辨论
词语解释
辨论[ biàn lùn ]
⒈ 把对人进行考查后所作的鉴定加以认真分析。
⒉ 辨析论说。
⒊ 辩驳争论。辨,通“辩”。
⒋ 犹议论。辨,通“辩”。
引证解释
⒈ 把对人进行考查后所作的鉴定加以认真分析。
引《礼记·王制》:“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论。”
郑玄 注:“辨其论,官其材,观其所长。”
孔颖达 疏:“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以王,王必以乐正所论之状授与司马,司马得此所论之状乃更论辨之,观其材能高下,知其堪任何官。”
宋 欧阳修 《国学试策》之一:“已詔公卿之流,博选贤良之士;而又申《周官》辨论之法,以考於贤能。”
⒉ 辨析论说。
引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德操 曰” 刘孝标 注引《司马徽别传》:“人质所疑,君宜辨论,而一皆言佳,岂人所以咨君之意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为李南阳建坊》:“胡 作《读史管见》,但遇母子间事,必再三辨论,则以当年不丧生母,为世所嗤也。”
清 唐甄 《潜书·无助》:“性即性耳,有何可言!今之学者好言性,辨论多端,何与於性!”
⒊ 辩驳争论。辨,通“辩”。
引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三王》:“俗儒新生不能採综多共辨论,至於讼鬩。”
宋 杨万里 《赠临川严泰伯秀才》诗:“行看最先进,辨论詘诸儒。”
《清史稿·时宪志一》:“光启 等断断辨论,当时格而不行,乃为新朝改宪之资,岂非天意哉!”
⒋ 犹议论。辨,通“辩”。
引宋 梅尧臣 《答刘原甫寄糟姜》诗:“胸怀饱经史,辨论出九州。”
宋 苏舜钦 《王子野行状》:“时年始二十五,风韵高洒,喜辨论,所交皆当世豪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权德舆》:“德舆 善辨论,开陈古今,觉悟人主。”
国语辞典
辨论[ biàn lùn ]
⒈ 针对同一问题,不同意见者当面以言辞相互论争。
引《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却说申子平正与黄龙子辨论,忽听背后有人喊道:『申先生,你错了。』」
- zhí biàn执辨
 - miào biàn妙辨
 - zhǐ lùn指论
 - chóng lùn gāo yì崇论吰议
 - cháng piān dà lùn长篇大论
 - bèi lùn倍论
 - dà lùn大论
 - jué lùn决论
 - xì tǒng lùn系统论
 - jiàn biàn鉴辨
 - biàn xī辨晰
 - lùn yán论言
 - zhěng biàn整辨
 - lùn zhèng论政
 - xī máo biàn fā晰毛辨发
 - tán gǔ lùn jīn谈古论今
 - shì biàn饰辨
 - biàn kǒu辨口
 - chá biàn察辨
 - cún ér bù lùn存而不论
 - lùn zhàn论战
 - ěr shí mù lùn耳食目论
 - wéi xīn zhī lùn违心之论
 - xiān lùn先论
 - tóng lùn同论
 - zhī rén lùn shì知人论世
 - lùn jí论集
 - píng xīn ér lùn平心而论
 - lùn gē论歌
 - lì lì kě biàn历历可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