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顿兵
顿兵
词语解释
顿兵[ dùn bīng ]
⒈ 驻屯军队。
⒉ 停战,按兵不动。
⒊ 损坏兵器。谓打仗而有损失。顿,通“钝”。
引证解释
⒈ 驻屯军队。
引《后汉书·耿弇传》:“若先攻 西安,不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顿兵 岐 梁 下,却跨沙漠裔。”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惟 老官屯 有贼垒,为前岁 额尔登额 顿兵处。”
毛泽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五个月的战争,使 德 军既没有打进 高加索 油田,也没有打下 斯大林格勒,迫使 希特勒 顿兵于高山与坚城之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损失甚大,陷于僵局。”
⒉ 停战,按兵不动。
引三国 蜀 诸葛亮 《绝盟好议》:“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
《周书·贺拔胜传》:“大王帝室藩维,与国休戚,受任征讨,理宜唯敌是求,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明 刘基 《浙东处州分府元帅石末公德政记》:“女辈虽非与盗通,然顿兵玩寇,以致蔓延,不为无罪。”
⒊ 损坏兵器。谓打仗而有损失。顿,通“钝”。
引《左传·昭公十五年》:“军吏曰:‘获城而弗取,勤民而顿兵,何以事君?’”
杨伯峻 注:“襄 四年《传》:‘甲兵不顿。’ 孔 疏:‘顿谓挫伤折坏。’此同。兵指兵器。”
汉 王充 《论衡·福虚》:“使 宋 楚 之君合战顿兵,流血僵尸,战夫禽获。”
《孙子·谋攻》“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宋 张预 注:“以完全立胜於天下,故无顿兵血刃之害,而有国富兵强之利。”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制胜》:“太守 张文锦,与守备 杨鋭 等合谋,令军士鼓譟,登城大駡,激怒逆 濠,使顿兵挫鋭于坚城之下。”
相关词语
- xiū bīng休兵
- dùn ěr顿尔
- dòu bīng斗兵
- jié róng zhì bīng诘戎治兵
- jǐng bīng警兵
- zú bīng足兵
-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兵戎相见
- xì bīng戏兵
- quán mín jiē bīng全民皆兵
- àn bīng bù jǔ按兵不举
- bīng fáng兵房
- dùn kè顿刻
- yuàn yòu bīng苑囿兵
- qiǎn bīng diào jiàng遣兵调将
- yá bīng牙兵
- xíng bīng liè zhèn行兵列阵
- máo hú lú bīng毛胡芦兵
- zhōng zhí bīng中直兵
- duàn dùn断顿
- bīng wù兵务
- áo bīng鏖兵
- bīng xiàng兵象
- bīng jiàn兵谏
- yì bīng醳兵
- mò mǎ lì bīng秣马利兵
- bīng liáng兵粮
- niú bīng牛兵
- jiǎn dùn蹇顿
- xì bīng郄兵
- dùn jiào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