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
词语解释
改土归流[ gǎi tǔ guī liú ]
⒈ 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措施。明代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废土司制度,设贵州布政使司,下置八府。清代中央政府在云、贵、川等省大力实行以中央任命并可随时调换的流官代替土司管辖地方的措施,即改土归流,使原土司地区的地方行政与内地趋于一致。
引证解释
⒈ 明 清 两代在 云南、贵州、四川、广西 等地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旨在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统一管理。 明 永乐 十一年(1413年)平定 思州、思南 两宣慰使乱后,废土司,设 贵州 布政使司,置 思州、思南 等八府。 清 雍正 时,采用 云 贵 总督 鄂尔泰 改土归流建议推行于西南诸省。也称改土为流。亦省作“改流”。参阅《明史·贵州土司传》及《云南土司传》、《广西土司传》, 清 袁枚 《武英殿大学士太傅鄂文端公行略》。
引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东川 虽已改流三十载,仍为土目盘据。”
国语辞典
改土归流[ gǎi tǔ guī liú ]
⒈ 明、清时改土官为流官的政策。元代封滇、桂一带的土著酋长为土官,以治理土著,并采世袭制。明代原本沿用,但时有土官虐杀百姓,为患边境,故废除土官制,改以临时任命的流官。清代,云南巡抚鄂尔泰厉行明代的方式,使云、贵一带更加安定。
相关词语
- suí bō piāo liú随波漂流
- liú màn流僈
- guī sì归嗣
- sī tǔ思土
- liú jiù流旧
- chà liú汊流
- tǔ bāng土帮
- fàng niú guī mǎ放牛归马
- liú huáng流潢
- biāo liú滮流
- jiā bèi hàn liú浃背汗流
- chì dào yáng liú赤道洋流
- èr liú dǎ guā二流打瓜
- xuè liú血流
- shuāng liú双流
- bō liú波流
- sǐ bù huǐ gǎi死不悔改
- jī tǔ chéng shān积土成山
- qì nì guī shùn弃逆归顺
- tǔ zhù土箸
- tǔ gěng土梗
- liú yì流议
- mín qíng tǔ sú民情土俗
- zhuì tǔ赘土
- yīn liú殷流
- liú huá流滑
- guī shòu归兽
- zǎo chū wǎn guī早出晩归
- suí bō zhú liú随波逐流
- jiě jiǎ guī tián解甲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