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耆老
耆老
词语解释
耆老[ qí lǎo ]
⒈ 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英aged person;
引证解释
⒈ 老年人。
引《礼记·王制》:“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
《汉书·朱博传》:“门下掾 赣遂 耆老大儒,教授数百人,拜起舒迟。”
唐 王翰 《饮马长城窟行》:“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 秦王 筑城卒。”
《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 无量 ﹞以耆老,随仗听徐行,又为设腰舆,许乘入殿中。”
⒉ 年老。
引《汉书·宣帝纪》:“朕惟耆老之人,髮齿堕落,血气衰微,亦亡暴虐之心。”
宋 叶适 《宋杜君墓志铭》:“如君之安于一丘,而能自信独乐,耆老不倦,以尽其死,是可贤也。”
⒊ 老成人。
引《礼记·檀弓上》:“鲁哀公 誄 孔子 曰:‘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
陈澔 集说:“言天不留此老成,而无有佐我之位者。”
⒋ 特指致仕卿大夫。
引《礼记·王制》:“耆老皆朝于庠。”
郑玄 注:“耆老,乡中致仕之卿大夫也。”
⒌ 指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引《水浒传》第九四回:“两县耆老率领百姓,牵羊担酒,献纳城池。”
《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那 诸城 的百姓……听见新官到任,而且为着这件事来的,内中就推出几箇耆老来见新官。”
⒍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称能言善辩者。
引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其所议论,谓之夷经。”
国语辞典
耆老[ qí lǎo ]
⒈ 老人,多指德高望重者。
引《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郡有官吏、僧道、耆老。」
相关词语
- lǎo miù老谬
- lǎo rén shān老人山
- lǎo qiān老悭
- liàn chuān sān lǎo练川三老
- dǎ sǐ lǎo hǔ打死老虎
- mǐ lǎo shǔ米老鼠
- jiā lǎo家老
- xiǎo lǎo小老
- lǎo bà老罢
- jì lǎo寄老
- yǎng lǎo sòng zhōng养老送终
- xiáng lǎo庠老
- nián lǎo lì shuāi年老力衰
- shēng lǎo bìng sǐ生老病死
- lǎo gǔ wán diàn老古玩店
- gǔ lǎo鼓老
- lǎo pó niáng老婆娘
- zōng lǎo宗老
- zhí tóu lǎo hǔ直头老虎
- yán luó lǎo zǐ阎罗老子
- lǎo qióng老穷
- lǎo qí老耆
- shuāi lǎo pén摔老盆
- dà lǎo yuǎn大老远
- měi nán pò lǎo美男破老
- lǎo shēng ér老生儿
- zūn lǎo尊老
- qiū lǎo hǔ秋老虎
- yán wáng lǎo zi阎王老子
- pǔ rén lǎo朴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