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
词语解释
三公[ sān gōng ]
⒈ 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星名。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周 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一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引《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⒉ 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西汉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东汉 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见《通典·职官一》。
⒊ 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唐 宋 沿 东汉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已非实职。
⒋ 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见《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⒌ 星名。
引《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
张守节 正义:“三公三星在北斗杓东,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并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变出阴阳,主佐机务。”
《晋书·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
国语辞典
三公[ sān gōng ]
⒈ 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1)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2)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3)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唐·杜佑也称为「三司」。
引《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
《通典·卷十九·职官三公》:「后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⒉ 星名。即太乙星旁的三星。
引《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
法语Trois Excellences
法语Trois Excellences
- gōng wù yuán公务员
- sān gè shì jiè三个世界
- sān xuē三薛
- sān hé dà jié三河大捷
- gōng zhāng公章
- èr sān zǐ二三子
- liù wèn sān tuī六问三推
- dàn jiā gōng蛋家公
- huái nán bā gōng淮南八公
- sān jiā三家
- sān dú三独
- gōng cái gōng wàng公才公望
- gōng wú dù hé公无渡河
- liàn chuān sān lǎo练川三老
- wài gōng外公
- sān zhuǎn shēn三转身
- pà sān pà sì怕三怕四
- dīng gōng téng丁公藤
- sān yuè jiē三月街
- sān shǐ三史
- gōng kè公刻
- sān shí liù jùn三十六郡
- gōng qì公器
- sān yào三曜
- sān gù máo lú三顾茅庐
- sān ní三臡
- bái yī gōng qīng白衣公卿
- zhèng gōng fēng郑公风
- sān jiāng kǒu三江口
- gōng dào hé lǐ公道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