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上计	
	上计
词语解释
上计[ shàng jì ]
⒈ 见“上策”
英the best policy;
引证解释
⒈ 上策。
引《战国策·西周策》:“赵 之上计,莫如令 秦 魏 復战。”
《南史·王敬则传》:“敬 则曰:‘ 檀公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⒉ 战国、秦、汉 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借资考绩,谓之上计。
引《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晏子 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 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景公 许。於是明年上计, 景公 迎而贤之。”
《淮南子·人间训》:“解扁 为 东封,上计而入三倍,有司请赏之。”
《后汉书·百官志五》:“﹝州郡属官﹞本注曰:皆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姦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於所属郡国。”
刘昭 注引 胡广 曰:“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穀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薄。”
唐 杜甫 《阴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诗:“诸侯旧上计,厥贡倾千林。”
清 吴伟业 《鲁谦庵使君以云间山人陆天乙所画虞山图索歌》:“一官三载今上计,粉本溪山坐卧持。”
⒊ 上计吏之省称。
引《后汉书·和帝纪》:“﹝ 永元 十四年﹞是岁,初復郡国上计补郎官。”
刘昭 注:“上计,今计吏也。”
《北堂书钞》七九引 北魏 阚駰 《十三州志》:“上计,古之诸侯之奏使也, 汉 因之,号曰计偕。”
国语辞典
上计[ shàng jì ]
⒈ 最好的计策。
引《战国策·西周策》:「赵之上计,莫如令秦、魏复战。」
《南史·卷四五·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⒉ 汉制,每届年终,郡国遣吏至京上计簿,将全年人口、钱、粮、贼、狱讼等事项,向朝廷报告,称为「上计」。
引《续汉书志·第二八·百官志五》:「本注曰:皆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
			相关词语
		
	- jì shí gōng zī计时工资
 - wěi jì猥计
 - diàn wèi chà jì电位差计
 - shàng fǎ上法
 - mǎ shàng dé zhī马上得之
 - táng shàng qǔ塘上曲
 - bà shàng霸上
 - shàng zhī上知
 - jì huà计画
 - shú jì熟计
 - shàng shàng xià xià上上下下
 - yǐn yǐn jì jiào龂龂计较
 - sāng shàng jì shēng桑上寄生
 - jì jiǎo计狡
 - shàng biāo上标
 - wú shàng dào无上道
 - jì lùn计论
 - shuō bù shàng说不上
 - biàn jì变计
 - jǐn náng miào jì锦囊妙计
 - gǎn de shàng赶得上
 - huǒ shàng tiān yóu火上添油
 - qīng xiāo zhí shàng青霄直上
 - jì niàn计念
 - dà jì xiǎo yòng大计小用
 - shàng zhuāng上妆
 - shàng zhǔ上主
 - shàng tīng háng shǒu上厅行首
 - shàng zhì上志
 - jìng shàng ài xià敬上爱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