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十二时
十二时
词语解释
十二时[ shí èr shí ]
⒈ 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犹言一昼夜,全天。词牌名。亦称“十二时慢”。曲牌名。属南曲商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引子。另南曲曲牌《尾声》一般为十二板,故亦有《十二时》之称。
引证解释
⒈ 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 《左传·昭公五年》 杜预 注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名目,虽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时。至以十二支记时,《南齐书·天文志》始有之。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一日十二时始于汉》、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昭公五年》“十时”注。
⒉ 犹言一昼夜,全天。
引唐 王维 《送杨长史赴果州》诗:“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
《宋史·葛邲传》:“十二时中,莫欺自己。”
⒊ 词牌名。亦称“十二时慢”。 宋 鼓吹四曲之一,双调或三段,有平韵、仄韵两调,四体。又为《忆少年》的别名,双调四六或四七字两体。
⒋ 曲牌名。属南曲商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引子。另南曲曲牌《尾声》一般为十二板,故亦有《十二时》之称。
国语辞典
十二时[ shí èr shí ]
⒈ 古人分一天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十二个时辰。
⒉ 全天。
引唐·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诗:「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宋史·卷三八五·葛邲传》:「十二时中,莫欺自己。」
⒊ 词牌名。宋鼓吹四曲之一。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
相关词语
- shí jiào十教
- èr xuán二玄
- shí huì时晦
- shí qīn jiǔ juàn十亲九眷
- èr sān zǐ二三子
- nán běi èr xuán南北二玄
- yī wǎn fàn shí一碗饭时
- shí yí shì qiān时移事迁
- shí rì十日
- shí mù时暮
- shí bā shì十八世
- èr shí sì qiáo二十四桥
- shí è bù shè十恶不赦
- shí zì bǐng十字饼
- shí zé时泽
- ān shí chǔ shùn安时处顺
- hè hè shí míng赫赫时名
- èr liú dǎ guā二流打瓜
- shí shàng时上
- èr mò二墨
- èr chǔ二楚
- shí èr jīng十二经
- sān shí liù jùn三十六郡
- shí èr diào十二调
- shí qīn jiǔ gù十亲九故
- èr shí yī shǐ二十一史
- shí yùn bù qí时运不齐
- qī shí èr zǐ七十二子
- fāng shí芳时
- shí qù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