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臣
词语解释
外臣[ wài chén ]
⒈ 古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
英(in ancient China) minister from a foreign state;
⒉ 古代指藩属。
英vassal state;
⒊ 地方官吏。
英local officials;
引证解释
⒈ 古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
引《礼记·杂记上》:“﹝士﹞讣於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
《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他国之人,则曰外臣。”
《左传·成公三年》:“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 首(荀首 ), 首 其请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
⒉ 犹藩臣。
引《史记·匈奴列传》:“匈奴 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朝请於边。”
《史记·西南夷列传》:“南越王 黄屋左纛,地东西万餘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
宋 陆游 《南唐书·元宗纪》:“三月,遣司空 孙晟 及礼部尚书 王崇质 使 周,削去帝号,奉表请为外臣,犹不许。”
清 唐甄 《潜书·用贤》:“犬戎 虽强虣,亦终为 周 之外臣。”
⒊ 方外之臣。指隐居不仕者。
引《南齐书·明僧绍传》:“太祖 谓 庆符 曰:‘卿兄高尚其事,亦 尧 之外臣。朕虽不相接,有时通梦。’”
唐 任华 《寄李白》诗:“高歌大笑出关去,且向东山为外臣。”
金 元好问 《长寿新居》诗:“诗酒娱中岁,山林有外臣。”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外臣者隐处之臣也。天下乱则贤人隐,故以外臣终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苏州 徐文靖 公, 明 季殉难。二子 昭文、贯时,俱守父志,不仕。 尤西堂 为 贯时 作传,其言‘少时美好,自称三十六帝外臣’。”
⒋ 指朝臣。与大内的宦官称内臣相对。参见“内臣”。
引清 侯方域 《宦官论》:“今也,外臣不敢与闻内事,而中贵苛刻暴横民间。”
《红楼梦》第十八回:“此係正殿,外臣未敢擅拟。”
- zhēn chén贞臣
 - wài qián外钱
 - wài qī外妻
 - yì wài shì gù意外事故
 - wài gōng外公
 - shǐ chén fáng使臣房
 - wài hūn外昏
 - wài sūn zi外孙子
 - wài tào外套
 - shū chén枢臣
 - chēng chén nà gòng称臣纳贡
 - gài mò néng wài概莫能外
 - chū yú yì wài出于意外
 - chén qiè臣妾
 - wài guó yǔ外国语
 - kē chén科臣
 - wài qīn外亲
 - péi chén陪臣
 - niè zǐ gū chén孽子孤臣
 - xiù wài huì zhōng秀外慧中
 - qī chén七臣
 - wài wáng mǔ外王母
 - tiān wài fēi lái天外飞来
 - xiù wài huì zhōng秀外惠中
 - wài lì外力
 - wài tíng外廷
 - nèi wài gǎn pèi内外感佩
 - wài jǔ外举
 - wài yáng外洋
 - wài yìng外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