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尽意
词语解释
言不尽意[ yán bù jìn yì ]
⒈ 语言不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晋欧阳建《言尽意论》:“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原来我们的'求好'的艺术论渊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后多用为书信结尾套语,表示意有未尽。
⒉ 魏晋玄学命题。与“言尽意”相对。三国魏荀粲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都是“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见《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
引证解释
⒈ 语言不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
引《易·繫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晋 欧阳建 《言尽意论》:“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
朱自清 《诗文评的发展》:“原来我们的‘求好’的艺术论渊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
后多用为书信结尾套语,表示意有未尽。 宋 苏轼 《与范元长书》之二:“临纸哽塞,言不尽意。”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三折:“写就了也,我念一徧:不才妾 萧淑兰 病中作词一闋,词寄《菩萨蛮》,奉上文郎 云杰 翰座,谨望挽回春色。词不尽言,言不尽意。”
⒉ 魏 晋 玄学命题。与“言尽意”相对。 三国 魏 荀粲 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繫表之言”都是“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粃。”见《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国语辞典
言不尽意[ yán bù jìn yì ]
⒈ 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表达出来。今常用于书信的结尾,以表情深不尽之意。明·贾仲名。
引《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萧淑兰·第三折》:「病中作词一阙,词寄菩萨蛮,奉上文郎云杰翰座,谨望挽回春色。词不尽言,言不尽意。」
近书不宣意
- jí xiáng rú yì吉祥如意
- liáng yǒu bù yī良莠不一
- bù kān zhī diǎn不刊之典
- kuáng gǔ zhī yán狂瞽之言
- xíng bù dé行不得
- sī yì私意
- bù dé liǎn不得脸
- yán guān言观
- bù kān qí yōu不堪其忧
- zé yán啧言
- xiān yì chéng zhǐ先意承指
- bù zhī tòng yǎng不知痛痒
- yī qián bù zhí一钱不值
- zhí yán wú yǐn直言无隐
- háo fàng bù jī豪放不羁
- bù yī huì er不一会儿
- huá ér bù shí华而不实
- huò bù wàng zhì祸不妄至
- mèng mèi bù wàng梦寐不忘
- bù yǐ wéi qí不以为奇
- fǎ bù ē guì法不阿贵
- bù zú wéi jù不足为据
- jǐng xiè bù shí井渫不食
- yì wài shì gù意外事故
- bù pà不怕
- fàn yán梵言
- bù gé不革
- bù gòng不共
- tuì yán退言
- hǎi bù bō yì海不波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