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墨
词语解释
朱墨[ zhū mò ]
⒈ 红黑两色。
例朱墨套印。
英red and black;
⒉ 用朱砂制成的墨锭。
英cinnabar ink;
引证解释
⒈ 朱墨:朱笔和墨笔。用于书籍的批点或编撰,以便省览。
引《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歷注经传,颇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初, 遇 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昔 陶隐居 《本草》,药有冷热味者,朱墨点其名; 阮孝绪 《七録》,书有文德殿者,丹笔写其字,由是区分有别,品类可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太宗 时史官 张洎 等撰 太祖 史,凡 太宗 圣諭及史官采摭之事,分为朱墨书以别之。”
清 黄宗羲 《<今水经>序》:“后之为《水经》之学者, 蔡正甫 补正《水经》,惜不获见; 朱鬱仪 《水经注笺》,毛举一二传写之误,无所发明; 冯开之 以经传相淆,閒用朱墨分勾乙,未曾卒业。”
⒉ 古代官府文书用朱、墨两色,因用作公文的代称。
引《北史·苏绰传》:“绰 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唐 刘禹锡 《杂兴·古调》诗之二:“簿领乃俗士,清谈信古风。吾观 苏 令 绰,朱墨一何工?”
宋 黄庭坚 《寄陈适用》诗:“朱墨本非工,王事少闲暇。”
⒊ 用朱砂制成的墨。
引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墨谱二》:“造朱墨法:上好朱砂细研飞过,好朱红亦可,以梣皮水煮胶,清浸一七日,倾去胶清,于日色中渐渐晒之,乾溼得所,和如墨挺,于朱砚中研之,以书碑石。”
宋 苏轼 《和陶贫士》之二:“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鲁迅 《赠画师》诗:“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殫。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⒋ 硃墨:用朱砂制的墨锭。
引《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匡超人 道:‘不然!不然!我们在里面也和衙门一般:公座,硃墨、笔、砚,摆的停当。’”
⒌ 红黑两色。
例如:朱墨套印。
国语辞典
朱墨[ zhū mò ]
⒈ 用红笔及黑笔分别批注评点,以便览阅。
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〇》:「太宗时,史官张洎等撰太祖史;凡太宗圣谕及史官采摭之事,分为朱墨书以别之。」
⒉ 官府的文书用朱、墨两色书写,因作公文的代称。
引宋·黄鲁直〈寄陈适用〉诗:「朱墨本非工,王事少闲暇。」
⒊ 用朱砂制成的墨。
引宋·苏轼〈和陶贫士〉诗七首之二:「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 diào zhū fù fěn调朱傅粉
- zhū shā朱砂
- chǔ mò bǐ yàn楮墨笔砚
- mò dù sà墨杜萨
- èr mò二墨
- yáng mò杨墨
- qín duàn zhū xián琴断朱弦
- zhū pī朱批
- zhū wàn juàn朱万卷
- mò jì墨迹
- mò chǔ墨楮
- zhū kuò朱鞹
- sān mò三墨
- lán mò婪墨
- huái qiān shǔn mò怀铅吮墨
- wán mò顽墨
- tóng mò铜墨
- sōng mò松墨
- jiàn mò践墨
- zhū xié朱邪
- zhū gān yù qī朱干玉戚
- guò zhū过朱
- mò hén墨痕
- lòu guǐ zhū fú镂簋朱绂
- zhū huáng朱黄
- mò cè墨册
- hàn lín zǐ mò翰林子墨
- zhū wén gōng朱文公
- mò kè sāo rén墨客骚人
- wū zéi mò乌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