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子
词语解释
宗子[ zōng zǐ ]
⒈ 古代宗法制度称大宗的嫡长子。
⒉ 泛称嫡长子。
⒊ 指族长。
⒋ 皇族子弟。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宗法制度称大宗的嫡长子。
引《诗·大雅·板》:“怀德维寧,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郑玄 笺:“宗子,谓王之适子。”
《礼记·大传》“别子为祖,继别为宗” 汉 郑玄 注:“别子谓公子若始来在此国者,后世以为祖也。别子之世适也,族人尊之为大宗,是宗子也。”
唐 刘知几 《史通·世家》:“至於 汉 代则不然,其宗子称王者,皆受制京邑,自同州郡。”
清 刘大櫆 《方氏支祠碑记》:“封建废而大宗之法不行,则小宗亦无据依而起。于是宗子遂易为族长。”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绪言》:“周 天子是天下 姬 姓人的大宗,受封的 姬 姓诸侯对 周 天子说来是小宗……最先受封者死后,子孙奉他为始祖,立庙称为宗。他的嫡长子嫡长孙世世承袭封土,称为宗子。”
⒉ 泛称嫡长子。
引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袁九叙 抚 滇 时,丁外艰归,轿围用白毡。或曰:‘昔某公遭艰归,於轿顶之中,为一小龕,奉纸位一,载而行。’ 九叙 将用之。一友曰:‘公非宗子,神所依之主,在 六完 老先生所,若公復奉一主,是神有二矣。此礼,惟长房长子得行,公奔走可也。’ 九叙 拜而谢之。”
⒊ 指族长。
引明 方孝孺 《天台陈氏先祠记》:“割田若干亩以供祀事,请族之宗子主其祭,祭必繇礼。”
清 冯桂芬 《复宗法议》:“或无父无兄,或父兄不才,民於是乎失所依。惟立宗子以养之教之,则牧令之所不能治者,宗子能治之,牧令远而宗子近也;父兄所不能教者,宗子能教之,父兄多从宽,而宗子可从严也。”
⒋ 皇族子弟。
引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闽 中有习左道者,谓之明教……至有士人、宗子辈,众中自言:‘今日赴明教斋。’”
《宋史·魏王廷美传》:“皇祐 初,﹝ 赵叔韶 ﹞进所为文,召试学士院中等,赐进士及第…… 仁宗 曰:‘宗子好学者颇多,独尔以文章第进士,前此盖未有也。’”
明 陆深 《传疑录》:“宋 制,宗子特立学以教养之,而取才焉,其出身仕宦,与民庶略等。 嘉王 取状元, 汝愚 为宰相,其显者。”
国语辞典
宗子[ zōng zǐ ]
⒈ 嫡出的长子。
引《礼记·曲礼下》:「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宗子思宁,薄言解控。」
近长子
⒉ 皇室子弟。
引《文选·曹冏·六代论》:「内无宗子以自毗辅,外无诸侯以为蕃卫。」
《宋史·卷二四四·宗室传一·魏王廷美传》:「子叔韶字君和,庆历六年,与诸宗子帝前临真宗御书,选第一。」
- pái zǐ牌子
- yǐ yǔ xìn zǐ乙羽信子
- bèi zǐ贝子
- xiā zǐ瞎子
- shèng bǐng zǐ圣饼子
- shān bǎn zi杉板子
- zhǐ yè zi纸叶子
- èr sān zǐ二三子
- mián páo zǐ棉袍子
- hán fēng zǐ寒风子
- kuāng zǐ匡子
- shuǎ pán zǐ耍盘子
- diào zi铫子
- zǐ mǎn子满
- féng zǐ冯子
- jú zǐ局子
- xiǎo huá zǐ小划子
- wú huàn zǐ无患子
- jiǎo bó zǐ脚脖子
- yáng là zǐ杨瘌子
- gǎn dàng zǐ赶档子
- kēng zǐ坑子
- màn zǐ幔子
- xìn zī芯子
- bái bǎn tiān zǐ白版天子
- zǔ shùn zōng yáo祖舜宗尧
- liǎn mú zǐ脸模子
- niè zǐ镊子
- qiè tiáo zi怯条子
- bàng zǐ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