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jìn chǔ gēng zhào wèi kùn héng
jiǎ miè guó jiàn huì méng
zūn yuē hán fán xíng

译文

【分段注释】

晋楚更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赵魏困横:赵魏困于连横。战国时代,七雄并立,秦国强大,六国合纵以抗强秦,秦国以连横之术抵抗。

假途灭虢:春秋时,晋献公想攻打虢国,但是要经过虞国,就向虞国借道。宫之奇认为“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晋国灭虢后,紧接着就会灭虞。虞公不听,后被晋所灭。假途,借道。

践土会盟:晋文公城濮之战大胜楚国后,会集诸侯盟于践土,成就其霸主地位。践土,春秋时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

何遵约法:指萧何在刘邦约法三章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刑律九章。

韩:即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史记》载其精于“刑名法术之学”。弊:害处,这里用作动词,受害于。

烦刑:繁复苛刻的刑法。

【翻译】

齐桓公之后,晋文公、楚庄王相继称霸,赵国和魏国受困于连横而被秦所灭。

晋献公借道虞国灭亡了虢国,晋文公在践土召集诸侯歃血会盟。

萧何遵循汉高祖简约的主张制定法律,韩非子因主张严苛刑法而赔上了性命。

【解读】

春秋战国时期风起云涌,气象磅礴,大国之间快意纵横,争霸天下,这一时期的历史也因此留下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美名。

所谓春秋五霸,指的是春秋时期相继称霸的五位诸侯国君主,自“五霸之首”齐桓公之后,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先后成为霸主,大会诸侯,取得了号令天下的权势;而战国七雄,则是指战国时期势力最强大的七个诸侯国:秦、齐、楚、燕、韩、赵、魏。

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是有明显不同的,春秋是奴隶制度的崩坏时期,诸侯国往往通过会盟天下诸侯的方式来号令天下;而战国是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诸侯国一般通过发动规模庞大、程度激烈的兼并战争来统领天下。

然而,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只有遵从历史规律才能成就历史必然,而这些规律都是有迹可循的。

其一,人和是决胜的关键,所谓人和,重要的一点便是要保护唇齿相依的盟友。晋献公在位时,很想攻打虢国,可中间却隔了虞国。晋献公便用宝马和美玉贿赂了虞国国君,取得了借道行军的权利,灭了虢国。而晋军在返回的途中,又顺便将虞国也灭掉了。虞国与虢国相邻相依,本该相辅相成,共同御敌,可虞国国君却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虢国覆灭之时,也就是虞国灭亡之日。与虞国国君不同,晋文公非常明白人和的重要性,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最大范围地团结诸侯国的力量,使天下之国都能牢牢地依附于他,如此一来,晋的霸主之位就坚如磐石、不可动摇了。

其二,废除严苛刑罚,确立仁政仁法。《礼记》上说:苛政猛于虎也。严苛的政法约束的确能够迅速地确立起制度的权威,但代价也大。我们以秦、汉两代为例,秦终其一代,实行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以严法治国治民,可最终却遭到了暴政苛法的强力反弹,二世而亡。比较戏剧性的是,韩非子后来被李斯罗织罪名,就是依秦律获罪下狱的,最后被逼自尽。有秦的前车之鉴,大汉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当然不会再走秦始皇的老路,所以他刚占领秦都城咸阳的时候,仅与当地百姓简单地“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后来,三章之律不够用了,刘邦便令萧何制定了系统完备的《九章律》。此律法虽然取自秦法,但是秦法中苛刻的条文都被删去了,因此它虽是刑法,却宽严有度。汉初的仁政仁法稳定了大局,安定了民心,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生产,促进了经济发展。这种宽仁的律法,让所有人都得到了切实的好处。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是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晋国本是西周初年大行分封时建立的强大诸侯国,首位国君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可到了春秋时期,宗室衰微,士大夫阶层异军突起。士大夫作为一股新的政治力量掌握了诸侯国的实权,其中又以赵、韩、魏、智、范、中行六家势力最盛。后来,赵、韩、魏三家先后击败了范、中行、智三家势力,并瓜分了晋国土地,而后得到周天子认可,获得了诸侯国的资格,代晋自立。而这三国也凭借着从晋国继承下来的实力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齐国也是西周初年分封时建立的东方大国,是开国功臣姜尚的封地,春秋末年,齐国同样发生了类似于晋国的历史演变,而这股崛起的势力就是妫姓田氏。田氏在与齐国宗室姜姓吕氏的较量中胜出,取代了吕氏,掌控了齐国大权,并经周天子认可成为齐国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