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译文
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裸着身子呆在青翠的树林中。
脱下头巾挂在石壁上,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
注释
裸袒(tǎn):指诗人在青林里脱去头巾,不拘礼法的形态。青林:指山中树木苍翠、遮天蔽日。
脱巾:摘下帽子。
露顶:露出头顶。松风:松树间吹过的凉风。
参考资料:
1、李白.李白诗歌全集: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761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因为是夏天,所以有“白羽扇”;因为是山中,所以有扇而懒得摇。因为山林中过往的人烟稀少,诗人敢于脱去头巾,表现出悠然自得,不拘礼法的形象。句中通 过“懒”、“裸”,突出了诗人在山中夏日乘凉的悠闹情趣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消闲图画。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诗人解下头巾,挂在山中的石壁上,多么凉爽宜人。袒胸露顶,栖身林下,大有解除尘累,反归自然的情趣。通过“脱”、“露”,来表达诗人无拘无束,向往自然的心情。“任”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任凭山风从头上吹过,表现出一种豁达、爽快的感觉。
全诗写出了作者在山林无拘无束,旷达潇洒,不为礼法所拘的形象,有魏晋风度。 诗人忘情沉醉于“夏日山中”,悠悠然一种自乐自足的逍遥,特别是对个人情感的放纵与宣泄,可以说达到了极点。在《夏日山中》羽扇可以不摇,衣履可以不穿。“裸体青林中”,“露顶洒松风”更体现出诗人悠然自得,亲近自然的心情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状态的描写,来突出夏天的炎热。同时借夏天炎热的环境,表达诗人无拘无束,在山林间豪放自如的状态。诗中在夏天炎热的环境下,对诗人状态的描写生动,别有一番悠然自得的闲趣。
参考资料:
1、李白.李白诗歌全集: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761
2、钟刚.唐三家五绝注释: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85
《夏日山中》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夏日山中》诗中写他在盛夏树林中懒懒地摇着羽毛扇,脱去上衣,去掉头巾,裸身露顶,承受松风的吹拂。用语质朴自然,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放荡佯狂,藐视礼法,随意自适的形象。诗中描写的夏日中生活的场景,真实、贴切地展现了夏日山中和山中夏日的景象。
“夏日”和“山中”是理解这首小诗的关键所在。因是夏日,故有“白羽扇”;因是山中,故虽有扇而“懒摇”。“青林”,令人想见树木苍翠、遮天蔽日之状;“裸袒”,又令人想见诗人在青林里脱略形迹、不拘礼法的情态。解下巾帻,挂于山中石壁之上,举动何等飘逸洒脱!夏日清风,吹动山中松叶沙沙作响,如甘雨一般洒向诗人刚刚脱去巾帻的头顶,多么凉爽宜人!。诗仅四句,描写的场景也不大,但却极真实、极贴切地将夏日的山中和山中的夏日丝毫无隐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将诗人俯仰自得、心旷神怡的情态丝毫无隐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此诗作于酒隐安陆时。一说“至德元年(756)六月白隐居庐山作”(黄锡珪《李太白年谱》),恐未谛。若说此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就不会如此恬逸。
江水既合彭蠡,过九江而下,折而少北,益漫衍浩汗,而其西自寿春、合肥以傅淮阴,地皆平原旷野,与江淮极望,无有瑰伟幽邃之奇观。独吾郡潜、霍、司空、龙眠、浮渡,各以其胜出名于三楚。而浮渡濒江倚原,登陟者无险峻之阻,而幽深奥曲,览之不穷。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然吾闻天下山水,其形势皆以发天地之秘,其情性阖辟,常隐然与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之外,冥合于万物者,乃能得其意焉。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注游者这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几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抑令其意抑遏幽隐榛莽土石之间,寂历空濛,更数千百年,直寄焉以有待而后发耶?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及今年春,仲郛为人所招邀而往,不及余。迨其归,出诗一编,余取观之,则凡山之奇势异态,水石摩荡,烟云林谷之相变灭,番见于其诗,使余光恍惚有遇也。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耶?
昔余尝与仲郛以事同舟,中夜乘流出濡须,下北江,过鸠兹,积虚浮素,云水郁蔼,中流有微风击于波上,发声浪浪,矶碕薄涌,大鱼皆砉然而跃。诸客皆歌乎,举酒更醉。余乃慨然曰:“他日从容无事,当裹粮出游。北渡河,东上太山,观乎沧海之外;循塞上而西,历恒山、太行、大岳、嵩、华,而临终南,以吊汉,唐之故墟;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出三峡,济乎洞庭,窥乎庐、霍,循东海而归,吾志毕矣。”客有戏余者曰:“君居里中,一出户辄有难色,尚安尽天下之奇乎?”余笑而不应。今浮渡距余家不百里,而余未尝一往,诚有如客所讥者。嗟乎!设余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在,快平生这志,以间执言者之口,舍仲郛,吾谁共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