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自云乡贯本凉原,大历年中没落蕃。

出处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缚戎人

全诗

缚戎人,缚戎人,耳穿面破驱入秦。

天子矜怜不忍杀,诏徙东南吴与越。

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递行。

身被金创面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驿。

朝餐饥渴费杯盘,夜卧腥臊污床席。

忽逢江水忆交河,垂手齐声呜咽歌。

其中一虏语诸虏:“尔苦非多我苦多!”

同伴行人因借问,欲说喉中气愤愤。

自云乡贯本凉原,大历年中没落蕃。

一落蕃中四十载,遣着皮裘系毛带。

唯许正朝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

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

暗思幸有残筋力,更恐年衰归不得。

蕃候严兵鸟不飞,脱身冒死奔逃归。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

惊藏青冢寒草疏,偷渡黄河夜冰薄。

忽闻汉军鼙鼓声,路傍走出再拜迎。

游骑不听能汉语,将军遂缚作蕃生。

配向东南卑湿地,定无存恤空防备。

念此吞声仰诉天,若为辛苦度残年。

凉原乡井不得见,胡地妻儿虚弃捐。

没蕃被囚思汉土,归汉被劫为蕃虏。

早知如此悔归来,两地宁如一处苦!

缚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

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被捆绑的戎人,被捆绑的戎人,耳朵穿,面皮破,赶进了长安城。

皇上怜悯,不忍心屠杀,下了诏令,把他们迁往吴越。

黄衣内使记下他们的姓名,押送出长安,乘车前行。

身上有刀剑的创伤,脸色瘦瘠,带着病勉强步行,每天只能走一驿。

早晨进餐,饥渴得吃光了杯盘,夜晚歇息,一身的腥臊弄脏了床席。

猛然间见到江水,想起家乡交河,一齐垂下手,呜呜咽咽地唱起悲歌。

其中有个吐蕃俘虏告诉其他俘虏说:“你们受苦不少,我受的更多。”

同伴们就向他追问,刚要开口,喉中先就气忿忿。

他说: “我的家乡本在凉、原一带,大历年间沦陷于吐蕃,

一落入番中就过了四十载,身上披皮衣,腰间扎毛带。

只准在正月初一穿汉人服装,整理衣冠我暗自悲伤。

于是立下决心,秘密定下归乡计,不敢让还在蕃占区的妻儿得知。

我庆幸还有些残余的筋骨精力,更担心年纪衰老,回家不得。

蕃兵警戒森严,鸟都无法飞越,我冒死东归,侥幸逃脱。

昼伏夜行通过了大漠,阴云遮蔽月光,风沙十分险恶。

网盘惊慌地躲进坟地,担心塞草稀疏,夜里偷渡黄河,又怕河冰太薄。

忽然听到唐兵敲击鼙鼓的声音,高兴得从路旁走出,再拜相迎。

虽然我一口汉语,游骑却根本不听,将军把我绑起来,算是活捉的蕃兵。

如今发配到江南的卑湿之地,准是没有慰问抚恤,只有严密的防备。

我想到这里忍气吞声,仰头上诉苍天,今后怎样去度过痛苦的晚年。

我的家乡凉原从此不能得见,胡地的妻子儿女也白白地弃捐。

当年流落番邦被囚禁,思念汉土,今天回到汉土,又被劫持成为俘虏。

早知道这样,真是悔不该归来,两地受苦,倒不如一处受苦。

被捆的戎人啊!在戎人里面,我最痛苦,最酸辛。

自古以来,这样的冤屈哪儿有?汉人的心、汉人的语,却被当做吐蕃人!”

注释

缚戎人:被绑缚的戎人。戎人是古代时西方少数民族的通称,这里指俘获的吐蕃人。 唐代边防有“捉生”之说,即擒获敌方俘虏以报功,但到后期捉良冒功的现象十分严重。

驱。驱赶。秦:指长安。

矜:怜悯,同情。

徙:迁移。

吴与越: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

黄衣小使:指押解俘虏的宦官。黄衣,唐代宦官品服中最低的服色。使,指宫使,即宦官。录,记录。

递:传车、驿车。

金疮:刀剑的刨伤。瘠,瘦。

扶病:带瘸勉强行动。徒行:步行。驿:驿站。古代供应公务人员旅途住宿、换马的处所。两驿之间为一站地。这句所说的“徒行”与上文“乘递”有矛盾之处。

费杯盘:吃不够的意思。费,耗费。

臊:腥臭。

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

呜咽:低声哭泣。

借问:请问。

愤愤:犹忿忿,心中不平。

乡贯:一作“乡管”,指家乡籍贯。凉原:凉州和原州,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原州在宁夏固原。

大历,唐代宗李豫年号(768年—779年),没:流落。

蕃:指吐蕃。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凉、原二州被吐蕃攻陷,因此诗中主人公于大历年间沦为吐蕃统治下的汉族遗民。

正朝:农历正月初一。服汉仪:穿汉人的服装。

敛衣整巾:整一整衣帽。潜:深藏不露。关于这句诗,白居易自注云:“有李如暹者,蓬子将军之子也。尝没蕃中。自云蕃法唯正岁一日许唐人之没蕃者服唐衣冠,由是悲不自胜,遂密定归计也。”

残筋力:剩余的筋力,还没有衰老的意思。

蕃候严兵:意思是说吐蕃的警戒森严。候,即斥候,负责侦察侯望的士兵。

云阴月黑:意思是阴云遮月,没有月光。

青冢:本指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这里泛指长草的坟地。

以上两句写逃跑途中的艰险困难。主人公躲藏在坟地里,担心塞草稀疏,难以藏身,夜间偷渡黄河,又怕冰层不厚而陷落。

鼙鼓:古代骑兵用的一种小鼓。

再拜:古代汉族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隆重。

游骑:巡逻的唐朝骑兵。

蕃生:被俘虏的吐蕃人。生,生口,唐时口语,即俘虏。

配:发配,发送。卑湿:低下潮湿。

存恤:存问抚恤,即慰问救济。空防备:只是防范。

吞声:不出声,有冤无处诉的意思。

若为:如何,那堪。残年:余年,晚年。

乡井:家乡。

弃捐:捐弃、丢弃。

劫:劫制,用武力逼迫。

宁如:怎如,哪如。

吐蕃身:吐蕃人的身份,意思是被当作吐蕃俘虏来对待。

参考资料:

1、吴大奎、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第142—147页

赏析

白居易写过组诗《新乐府》五十首,首首都是“即事名篇”,《缚戎人》就是其一。

“新乐府”是对旧乐府而言,初唐诗人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写乐府诗外,有的还另立新题。辞为乐府,声律不拘,故称为新乐府。

“戎人”是我国古代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但《缚戎人》这首诗中所写的“戎人”,其实并非真正的西方少数民族,而是一个在战乱年代沦落于吐蕃的汉人。也正是利用这一点,白居易才写出了这首揭露朝政昏暗、边将险恶的讽刺性极强的新乐府诗。

《缚戎人》这首诗以“戎人”的不幸遭遇为线索进行叙事抒情。全诗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被缚戎人所受的凌辱与折磨。他们“耳穿面破”,满身刀伤,面黄肌瘦,“扶病徒行”,一天只能走一驿的路程。“朝餐饥渴费杯盘,夜卧腥臊污床席”,更写出了“戎人”一路的艰辛。对于“戎人”,白居易是抱着极大的同情来写的,但是,在这一部分中,也有“天子矜怜不忍杀,诏徙东南吴与越”的诗句。他婉转地为天子开脱,这其实是对皇帝隐约的赞颂。这种矛盾心情正是诗人早年仕途得意而又关心民瘼的真情流露。

“忽逢”两句是过渡。“交河”,郡名,唐代所设,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这里写“戎人” “逢江水忆交河”,只是由“江”、“河”字意引起的联想,并非把“交河”作为河流来写。由于这两句诗的过渡,第二部分写“戎人”们忆旧也就显得自然了。

诗的第二部分是本首诗的主干,通过对话回忆“戎人”流落吐蕃及被缚的经过。“其中一虏语诸虏”四句诗是第二部分长篇忆旧的“引子”,这引子安排得非常巧妙,它把众多“戎人”一路上的怨愤和议论,统统用四句诗概括。读了之后,又可以使人听到众“戎人”如泣如诉的言语,又可以看到他们愤愤不平的神情。另外,这样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省去了其他“戎人”的身世叙述,突出了“凉原戎人”这个重点。

乡贯“凉原”(凉州、原州,在今甘肃、宁夏一带)的“戎人”,是作者在本诗中所塑造的一个完美的“穷民”形象。他原本也是汉人,大历年间沦落吐蕃,在异域四十年;过着“身着皮裘系毛带,唯许正朝(正月初一)服汉仪”的西方少数民族生活。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归汉,为思念故土,经常背着蕃中妻子“潜泪垂”,定密计。诗人大力渲染“戎人”的思归之心,并非指责其对妻子的无情,而是强调他对故土的眷恋,也是为了揭露唐朝边将的愚蠢和残忍。蕃地边境严兵把守,鸟都飞不过去,“戎人”冒死逃回,一路上冒风沙,藏青冢寒草,历黄河薄冰,“昼伏宵行”,好不容易进入唐境,却被故国官兵视为“戎人”擒缚。“能汉语”、“再拜迎”统统没用,“戎人”最终还是被“配向江南卑湿地”,落得个流放的下场。

最后一部分,紧接着前面的诗句,诗人用“念此”二字一转,写出了这八句诗。这既是前面“自云”的继续,又是“戎人”心理活动的充分流露。这种进退维谷、不被人理解的处境是值得人们同情的。诗的结尾相当巧妙。“缚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这是收笔之句,它与前面的“其中一虏语诸虏,尔若非多我苦多”照应。“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忠于祖国,反入冤狱,这既是诗中“戎人”的声泪控诉,也是诗人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无情揭露。至此,诗人对“穷民”的怜悯之情,才真正得到了表达。

参考资料:

1、李春祥主编.《乐府诗鉴赏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541—543页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由盛转衰,青藏高原上崛起的吐蕃政权趁虚而入,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已攻陷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和剑南道西部诸州,甚至一度进占长安。在切断了唐朝通往西北的道路之后,吐蕃转而蚕食河西和安西、北庭的广大土地,吞并了唐朝西部全境,导致“自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皆为左衽矣”,大量汉人沦于吐蕃统治之下。吐蕃与唐朝以陇山为界,唐朝以“防秋”的形式对吐蕃严加防范,两方对峙的情况到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以陇右全境归唐为止。在这段期间里,泛指吐蕃强占区的“河湟”不仅是唐朝上下的切肤之痛,也成为中唐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据统计,《全唐诗》、《全唐诗补编》、《敦煌歌辞总编》等总集中所收有关“河湟”的诗歌超过600首,间接相关的数量亦多。作为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自然也不例外,他写下了《缚戎人》、《西凉伎》、《城盐州》等以“河湟”为主题的诗歌。而《缚戎人》这首诗则并非从河湟之地或河湟之民这种宏观角度出发,而是选取了一个普通的沦陷区百姓作为切入点,通过叙述他的遭遇来表现“达穷民之情也”的主旨。

这又要涉及当时的另一背景,即唐朝边防所存在的严重的捉良冒功问题。唐朝在边疆设城、军、守捉等军事组织,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捉生口”,简称“捉生”,即生擒敌方犯界人员。越到后期,就越出现捉良冒功的现象,这种情形的产生源于当时边将以战时杀敌和捕获生口的数量定军勋迁转和赏赐。除了勋官迁转之外,按照唐赏格规定,捕获敌军的数量与军功的大小有直接联系,且直接体现到赏赐的数量。“依开元赏格:每获一生,酬获人绢十匹。”在军功的诱惑下,唐朝边军乱抓生口,虚报战功的情况变得愈加严重,造成了一个又一个人间悲剧。9世纪时的日本僧人圆仁在其《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对唐军乱捉生口,以无辜边民冒充叛人以求战功的事情记载道:“打路府兵入他界不得,但在界首。颇有敕催,怪无消息:‘征兵多时,都不闻征罚者何?’彼兵众惊惧,捉界首牧牛儿、耕田夫等送入京,妄称捉叛人来,敕赐封刀,于街衢而斩三段……见说:‘被送来者不是唐叛人,但是界首牧牛、耕种百姓,枉被捉来。国家兵马元来不入他界,恐王怪无事,妄捉无罪人送入京也。’”这种胡乱捉生的现象在唐代中期非常普遍,以致宰相李德裕主张改革开元赏格,以抑制边军捉良冒功的恶习。因此,既要控诉吐蕃强占区汉族人民的苦难,又直击了捉良冒功这一唐代边防所存在的严重问题,成为白居易创作《缚戎人》的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1、司马光.《资治通鉴》:古籍出版社,1956年:第7147页

2、余恕诚、王树森〈唐代有关河湟诗歌的诗史意义〉,《学术界》2012年第8期。

3、董诰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第7207页

4、圆仁著,白化文等校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花山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41页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诗词 ► 白居易的名句

作者详情
猜你喜欢
东湖新竹
宋代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金人捧露盘·水仙花

梦湘云,吟湘月,吊湘灵。有谁见、罗袜尘生。凌波步弱,背人羞整六铢轻。娉娉袅袅,晕娇黄、玉色轻明。

香心静,波心冷,琴心怨,客心惊。怕佩解、却返瑶京。杯擎清露,醉春兰友与梅兄。苍烟万顷,断肠是、雪冷江清。

古剑篇
唐代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促织
唐代杜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晚次乐乡县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古诗词
诗人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