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出处

全诗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正是路上的行人愁苦悲痛之时,杜鹃鸟还在声声不绝地对着人啼叫。

如果家居之人的脸上总是挂满泪珠,我才相信这春日的愁绪总是因为它。

注释

松源、漆公店:地名,当今在今皖南山区(在今江西弋阳与余江之间)。

晨炊:早餐,做早饭,也指清晨起来做早餐。

政:同“正”,正当,正在。一作“正”。

肠断:形容极度悲痛。

子规:杜鹃,即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得得:频频,频仍。

居人:家居的人,留居的人。

始:才。

春愁:春日的愁绪。

伊:第三人称代词,它。

参考资料:

1、(南宋)杨万里著;薛瑞生校证. 诚斋诗集笺证 4[M].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11:2370-2371.

2、章楚藩主编. 杨万里诗歌赏析集[M]. 成都:巴蜀书社, 1994:215-217.

3、丁成泉辑注. 中国山水田园诗集成 第2卷 宋[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2163.

4、高昌著. 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9:516.

5、王长江,李浴华编选. 学生宋诗二百首[M].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1:175.

赏析

这是杨万里写的山溪的组诗。这不仅是一幅幅奇妙的山水画,而且也是作者的行迹图,大抵是从乐平入弋阳,过芙蓉渡,晨炊横塘,午憩马家店,再至松源。

这首诗通过联想抒写思归的情思。开头两句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抒写自己在群山险壑中行旅的离愁别绪。“悲莫悲兮生别离”,何况身处险象环生的苦境之中,更罩上一层大有生离死别的暗色。连子规也被感动得凄声不止地向人啼泣。将子规人格化,更衬出游子孤独悲愁。

思绪起伏,联想居人(妻子)如果听到子规这种凄切哀怨的悲啼,也一定会泪流满面,愁肠百结,摧拉欲断。最后两句虽是以假设口吻置景,实际啼声不能传到妻耳,但它说明作者心早已飞向妻旁。明知妻子“春愁”为自己,却故作曲笔,更表现思家心切。这首诗虽未正面写山溪,但由于以情造境,却可以想象出山溪的形境。

参考资料:

1、章楚藩主编. 杨万里诗歌赏析集[M]. 成都:巴蜀书社, 1994:215-217.

2、张秉戌主编. 山水诗歌鉴赏辞典[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989:474-476.

创作背景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所以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十一月,杨万里以直龙图阁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治所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绍熙三年(1192)八月,改知赣州,不赴,乞祠。《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这组诗第六首中“政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与《午憩马家店》中“生衣兼草靸,年例试春风”正相合,既称“年例”(每年如此),可知非绍熙二年事,当作于绍熙三年春,诗人时年六十六岁。他外出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这组诗。本篇收在《江东集》,原为六首,这是第六首,是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当在今皖南山区。

参考资料:

1、《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05页

2、章楚藩主编. 杨万里诗歌赏析集[M]. 成都:巴蜀书社, 1994:215-217.

3、刘锦文,康守永主编. 中华最美古诗词360首 七级[M]. 西安:西安出版社, 2019:159.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 杨万里的诗词 ► 杨万里的名句

作者详情
猜你喜欢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六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尺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东城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大 一作:太)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木假山记
宋代苏洵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古诗词
诗人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