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字典

𦛧的意思解释

出
𦛧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部首月部
  • 总笔画11画

  • 部外笔画7画

  • 五笔ETOY
  • 仓颉BHEF
  • 郑码QRUO
  • 结构左右结构

  • 统一码266E7

  • 笔顺ノフ丶一ノフ丶丶ノノ丶
  • 基本解释

    统一码

    𦛧字UNICODE编码U+266E7,10进制: 157415,UTF-32: 000266E7,UTF-8: F0 A6 9B A7。

    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集韻》同炙。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炙【卷十】【炙部】

    炮肉也。从肉在火上。凡炙之屬皆从炙。,籒文。之石切

    说文解字注

    (炙)炙肉也。炙肉各本作炮肉。今依楚茨傳正。小雅楚茨傳曰。炙、炙肉也。瓠葉傳曰。炕火曰炙。正義云。炕、舉也。謂以物貫之而舉於火上以炙之。按炕者俗字。古當作抗。手部曰抗扞也、方言曰抗縣也是也。瓠葉言炮、言燔、言炙。傳云。毛曰炮。加火曰燔。抗火曰炙。燔炙不必毛也。抗火不同加火之逼近也。此毛意也。箋云。凡治兔之首宜。鮮者毛炮之。柔者炙之。乾者燔之。此申毛意也。然則鳧鷖、楚茨、行葦燔炙並言。皆必異義。生民傳曰。傅火曰燔。貫之加於火曰烈。貫之加於火、卽抗火也。生民之烈、卽炙也。禮運注曰。炮、裹燒之也。燔、加於火上也。炙、貫之火上也。三者正與瓠葉傳相合。然則炙與炮之別異又可知矣。許宗毛義。故炙下云炙肉也。用楚茨傳爲文。卽瓠葉傳之抗火曰炙也。不用瓠葉而用楚茨者、其字从肉。故取炙肉之文也。火部曰熹炙也、炮毛炙肉也、裘炮炙也、?置魚筒中炙也皆是。其引申之義爲逼近熏炙。如桑柔傳曰赫、炙也是。从肉在火上。有丳貫之加火上也。此可以得抗火之意。之石切。古音在五部。○炙讀去聲則之夜切。一義一字耳。或乃別其義併異其形。長孫訥言曰。差之一畫。詎惟千里。見炙从肉。莫問厥由。輒意形聲。固當从夕。及其晤矣。彼乃乖斯。若靡馮焉。他皆倣此。據此知小徐本火部有炙字。云炙也。从火、夕聲。葢唐以前或用羼入許書。凡炙之屬皆从炙。

    ()籒文。徐鍇曰。今東京文有此字。豈謂東京賦與。今文東京賦作燔炙。

    汉语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