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字典

刾的意思解释

出
  • 拼音
  • 注音ㄘˋ

  • 部首刂部
  • 总笔画8画

  • 部外笔画6画

  • 五笔GUWJ、GUDJ
  • 仓颉KTLN
  • 郑码BDUK
  • 四角52800
  • 结构左右结构

  • 统一码523E

  • 笔顺一丶ノ一ノ丶丨丨笔顺
  •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cì(ㄘˋ)

    ⒈  古同“刺”。

    统一码

    刾字UNICODE编码U+523E,10进制: 21054,UTF-32: 0000523E,UTF-8: E5 88 BE。

    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英文

    stab; prick, irritate; prod

    康熙字典

    刺【子集下】【刀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七賜切《正韻》七四切,此去聲。《說文》刺,直傷也。从刀束。《爾雅·釋詁》刺,殺也。《春秋·僖二十八年》公子買戍衞,不卒戍刺之。《公羊傳》刺之者何,殺之也。

    《儀禮·士相見禮》庶人則曰刺草之臣。《註》刺猶剗除之也。

    《前漢·郊祀志》刺六經中作王制。《註》刺,采取之也。

    《廣韻》針刺也。以針黹物曰刺。

    《韻會》棘芒也。

    《釋名》書姓名於奏白曰刺。《後漢·禰衡傳》建安初游洛下,始達穎川,隂懷一刺,旣而無所之,至刺字漫滅。

    《詩·大雅》天何以刺。《毛傳》刺,責之。

    《周禮·秋官》司刺掌三刺,一訊羣吏,二訊羣臣,三訊萬民。《註》刺,訊決也。

    刺史,官名。《韻會》漢武帝初置刺史,掌奉詔察州。成帝更名牧,哀帝復爲刺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迹切,音磧。穿也,傷也。《增韻》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殺之。

    針黹也。《史記·貨殖傳》刺繡文,不如倚市門。

    偵伺也。《前漢·燕王旦傳》燕王旦遣幸臣之長安問禮儀,隂刺朝廷事。

    《韻會》黥也。

    撐也。《史記·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韓愈詩》峻瀨乍可刺。

    刺刺,多言貌。《管子·心術篇》焉能去刺刺爲咢咢乎。《韓愈·送殷員外序》丁寧顧婢子,語刺刺不能休。

    七計切,音砌。《詩·魏風》維是褊心,是以爲刺。《集韻》俗作㓨。《韻會》从朿从刀。俗作刺,誤。剌音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刺【卷四】【刀部】

    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从刀从朿,朿亦聲。七賜切

    说文解字注

    (刺)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刺篆疑非舊次。刺、直傷也。當爲正義。君殺大夫曰刺。當爲別一義。辭之先後今又倒亂矣。上文剽砭刺也、刲刺也皆直傷之義。然則刺篆當廁剽刲二篆下。禮經云刺草、大雅之刺訓責、史稱刺六經作王制、官稱刺史、鏚黹曰刺繡、用㰏曰刺船、盜取國家密事爲刺探尚書事皆其引伸之義也。一曰君殺大夫曰刺者、春秋僖二十八年。公子買戍衞。不卒戍。刺之。成十六年。刺公子偃。公羊傳曰。刺之者何。殺之也。内諱殺大夫。謂之刺之也。考諸周禮司刺。掌三刺之法。壹刺曰訊羣臣。再刺曰訊羣吏。三刺曰訊萬民。注。刺、殺也。訊而有罪則殺之。然則春秋於他國書殺其大夫。於魯國則兩書刺。諱魯之專殺而謂之刺。謂其當罪合於周禮。公羊内諱之說是矣。此云君殺大夫曰刺。春秋於他國不云爾也。从刀朿。朿亦聲。七賜切。十六部。按又七迹切。古不分去入。

    汉语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