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黎遂球

黎遂球


[ 明代 ]

(?—1646)广东番禺人,字美周。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善诗、古文,工画山水。崇祯中,陈子壮荐遂球为经济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应陈子壮荐,为南明隆武朝,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广东兵援赣州,城破殉难。谥忠悯。有《莲须阁诗文集》。 ► 黎遂球的诗词

舟次吴江述兴

〔明代〕 黎遂球

碧云涌风雨,一夕吴江秋。洒翰成快事,不复存微愁。

自况申前盟,涉景怀旧游。吾生远相引,有如乘虚舟。

水深波浪恶,未若随清流。凉气涤烦暑,青天月如钩。

爱此出世士,去来恒与谋。

金陵陈都督席上遇温觉斯将归五羊温出游时余曾与歌者张乔祖道比予行闻张乔已死于去秋因赋此赠温并致感悼

〔明代〕 黎遂球

选胜昔有约,送行曾赋诗。复此握麈尾,不见扬蛾眉。

佳人难再得,逝者叹如斯。君返柳堂上,飞花斜燕随。

春花曲

〔明代〕 黎遂球

烟如护架纱,风作并州剪。一夜尽装成,是谁香泪染。

赠张受先

〔明代〕 黎遂球

昔始载铅椠,上国欣翱翔。冰泮雪既消,朱葩迎鼌阳。

文心与云集,道翮谁翰张。之子应运作,百和先一倡。

攀飞操威凤,辟邪属神羊。流俗亦起顽,圣人思见刚。

矧予托交早,既觏靡愆忘。永矢奉良规,济津是为梁。

戊辰长安感述七首 其三

〔明代〕 黎遂球

爰书新布盛都门,往事于今渐敢言。投阁大夫朱紫富,勒碑僚属姓名尊。

猴冠尽拜妖狐焰,鲠骨多蒙齧狗痕。斧钺未膏霾已扫,圣朝真信有馀恩。

岁莫侨居题壁

〔明代〕 黎遂球

蠹粉透床翻,穿风碎入门。月光铜剑影,宿雨草书痕。

司马那存壁,刘伶屡脱裈。他宵灯火处,藜杖认过存。

寒榻病馀笑目前景物都无可咏因戏作天上宫词十首 其六

〔明代〕 黎遂球

子晋飞琼两队分,宴酣新曲奏犹纷。仙家乐府都翻尽,阿母前头唱白云。

寒榻病馀笑目前景物都无可咏因戏作天上宫词十首 其五

〔明代〕 黎遂球

殿前新发谪仙行,赐与生花管一茎。更有石田青玉片,着教无事自供耕。

怀谢伯子四首 其四

〔明代〕 黎遂球

咫尺仙城路,閒居恋比邻。惯看花上鸟,不辨主和宾。

伴处存孤月,行檐费一春。惟应早为计,游处每相亲。

端州归兴二首 其二

〔明代〕 黎遂球

岩前初试薄春衣,未遍登临兴已违。独爱石头能具眼,故迟双桨待邀归。

吴江舟中感念先高士夜遂梦见起以墨研泪爰识斯作

〔明代〕 黎遂球

昔者不识礼,孝道多所违。或狎少年场,或僻书与诗。

或逐高朋会,或结穷交知。意气人所慕,声名忽以驰。

岂知为人子,有一非所宜。我父本硕德,博雅为世师。

馀兴复不浅,风月开襟期。我始因过庭,坐客称佳儿。

弱冠志四方,色养遂已亏。父兮本好游,儿不于焉随。

父归儿复出,两载儿乃归。宾朋交杂遝,登堂重修词。

毋乃父劳苦,借读邻一枝。敢忘定省节,乌恋曾几时。

敢畜私钱帛,解赠恒不支。只恃爱日长,讵识沉崦嵫。

床前跪侍疾,痛哉永相离。虽誓断肉食,何能一补之。

虽为资莲邦,宁似居庭帏。行行乃复见,音容俨昔慈。

独坐拥万卷,儿亦前戏嬉。梦乐觉益哀,见喜想逾悲。

愿告为人子,承欢慎毋迟。

慰梁非馨

〔明代〕 黎遂球

尔明休便丧,双眼好逢人。骨肉已看尽,肝肠谁最亲。

壁将明月立,门掩落花贫。只当长为客,艰难剩一身。

湖上答赠朱子庄进士

〔明代〕 黎遂球

杏花簪罢折杨枝,年少仙郎得意时。借问上官遥点笔,何如西子对描眉。

新看寺院笼纱句,旧觅旗亭进酒诗。便合与君赢一醉,锦袍应与莫教迟。

别苏州

〔明代〕 黎遂球

一束松笺报未齐,诗筒临发又兼携。舟移绀寺逢僧送,酒却红儿剩鸟啼。

素影自怜鸥泛泛,单衫频映草萋萋。佳期尚待平分去,十日钱塘路向西。

送戴安仲游楚

〔明代〕 黎遂球

戴子远行色,长天漠漠秋。如何洞庭水,试上岳阳楼。

斗酒易为别,篇诗能壮游。高堂有慈母,风雨慎扁舟。

过端州七星岩留题

〔明代〕 黎遂球

石殿玲珑翠满窗,仙人都在水云邦。湖光北绕通诸洞,峡势东回束大江。

径接丹梯成复道,影涵金榜动飞幢。腥风昼拥桃花雨,坐到龙归试学降。

借读虎丘仰苏楼

〔明代〕 黎遂球

一回邮舍一僧寮,更望双林喜待邀。为有石楼临涧影,便移书舫上山桥。

烟中树色层城塔,月下江风半榻箫。却识故人来望里,玉壶歌板送兰桡。

美接兄从蜀中归知刺史五叔父宦况感赋二首 其一

〔明代〕 黎遂球

吾兄蜀天至,叔父尚为官。道在宦途蹇,人归行路难。

楚云浮马过,峡水却船看。蹭蹬经三月,绨袍耐晚寒。

腊月十八日登泰山绝顶作

〔明代〕 黎遂球

玉册金函识古初,丹霄黄道永峨峨。吹嘘日月摇东海,吐纳昆崙接大河。

青帝驾临佳气动,素王居近矞云多。怜予正在吴门至,试望还谁疋练过。

出都门赠别梁非馨

〔明代〕 黎遂球

七年辽海信,消息几能真。见面或疑鬼,通名犹畏人。

才穷容易老,病减勿忧贫。勉矣千秋事,毋为达者嗔。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