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邵宝

邵宝


[ 明代 ]

邵宝(1460-1527)字国宝,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为江西提学副使,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文典重和雅,诗清和淡薄。著有《简端二馀》《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 邵宝的诗词

送周宪使用杜韵

〔明代〕 邵宝

人生交道无去住,送君望极章江雾。水如别思注壶觞,侑以西山古松树。

松有青枝未足奇,奇在冰霜万峰莫。旧鹤仍随赵老装,新骢犹识桓郎路。

岭南民物昔又今,烦君为问彫疲故。秋来瘴海连黄茅,一洗迎风玉壶露。

浩歌向君击节馀,几多郁抱从今除。古人忧乐天下耳,数语请检希文书。

庙堂从容他日地,回首江湖云杳如。

书院新成再用前韵 其一

〔明代〕 邵宝

小堂开向绿阴边,故老相过问往年。水接少陵新槛外,草生茂叔旧庭前。

山从西望城才隔,溪自东行路亦缘。微醉独歌人莫讶,春衣初试晚晴天。

雪中答友人

〔明代〕 邵宝

腊残犹未探梅花,坐爱风庭雪片斜。粉米有形真入绣,玉田无种亦生芽。

妆成山岳添奇观,涂破藩篱见大家。兴比剡溪还不浅,西郊吾欲驾吾车。

冉泾书院十二咏 其一 曾侍亭

〔明代〕 邵宝

归养荷天恩,孔训闻自少。不敏请事斯,如闻提耳诏。

又用前韵寄林镇江

〔明代〕 邵宝

诗兴时来案牍边,故山风物自年年。

渌分一水桥南北,青拥群峰屋后前。

明月半窗空有梦,清风两腋竟何缘。

只应独上金山寺,吟倚沧江万里天。

谒舒方伯于山中

〔明代〕 邵宝

耆德吾当访,山中岂漫来。旧书三日约,今雨一尊开。

健许身随鹤,閒将手植槐。苍生心未已,公亦奈何哉。

郡公见访用得芝韵

〔明代〕 邵宝

又为吾泉益一奇,若冰洞口得灵芝。栽培是力非人与,雕刻无心有物知。

光分日月云茎动,数应星辰露瓣滋。自古化机愁太泄,山灵从此谢公诗。

鹅湖先生以閒居二绝见寄次韵奉答 其一

〔明代〕 邵宝

黄阁归来鬓未华,一缄今与故人誇。叫岩东下江如练,犹忆维舟傍荻花。

次韵寿刘鸿胪

〔明代〕 邵宝

望隆卿寺自郎曹,昼锦乡邦驻羽旄。六十再看尧陛荚,寻常争赋汉宫桃。

江湖大观还龙窟,雨露新恩且凤毛。东阁先生题赠处,中吴回首德星高。

小孤山

〔明代〕 邵宝

昔闻砥柱黄河中,万古坐镇狂澜东。小孤乃是江砥柱,特起不与群山同。

群山随江挺奔马,爱此石笋凌苍穹。孤哉孤哉本天造,一任巨浪乘长风。

节宣夙受神禹戒,滔滔不碍江朝宗。我来信宿彭泽下,咫尺仰望天妃宫。

翠烟霏霏落杯酒,千帆阅尽澄潭空。举杯酹江江日红,隔江缥缈留青峰。

便当载笔赋东海,三山点破云冥濛。

寿华封君七十

〔明代〕 邵宝

文华侍书凡几年,权阉斥逐江南田。翰林有子领京荐,飘然同上嘉兴船。

事定移家还辇毂,清风如水人如玉。百年共肃世守之,雅称东藩画中竹。

君不见谏垣回首江湖长,南极星高北极光。向来夷险何足道,莱衣春酒封君堂。

山中答乔司马用前韵

〔明代〕 邵宝

新诗閒向竹间书,司马题缄问索居。晚渚爱看鸥立处,寒空愁听雁来馀。

客须报简呼毛颖,僧促供茶扣木鱼。山水娱情忘未得,病怀不是渴相如。

寿少傅邃翁先生七十

〔明代〕 邵宝

百年师执邃庵翁,几向门墙拜下风。多士钧陶鸣铎外,累朝经济挂冠中。

时将老矣江山在,兴本超然出处同。莫道隐园真可隐,庙堂端合坐姬公。

送道卿

〔明代〕 邵宝

道卿南来登我堂,西风飒飒吹衣裳。十年话远寒宵短,一瓣香清新月光。

操椠当年曾白鹿,濯缨何处不沧浪。烦君为吊诸贤墓,朱吕风流在此乡。

病起山行

〔明代〕 邵宝

半年病足懒登山,咫尺烟霞梦寐间。

再到欲题新岁月,相逢争识旧容颜。

流过乱石清泉静,飞尽浮云翠壁间。

漫道坐来多渴思,一茶还待老僧还。

冉泾书院十二咏 其七 兰畹在

〔明代〕 邵宝

滋兰自骚人,香草以比德。九畹如井田,惟馨亦充塞。

徐文靖公挽词

〔明代〕 邵宝

公为苍生恸,私还哭所知。名成归老日,功在荐贤时。

风采山中杖,文章海内碑。向来参谒地,风动古槐枝。

读杨君谦和雪诗次韵寄之

〔明代〕 邵宝

秃豪一扫繁枝叶,咏雪诗成淡于雪。眼中作者吾君谦,后出辞高意尤绝。

直追坡老千载上,我辈不觉腰罄折。看君风槩有如此,当知此制难磨灭。

愧我浅薄曾效颦,把笔对君如或掣。便欲索君书一通,大卷珍藏饰文缬。

文章所贵自己出,下此纷纷徒琐屑。浑然元气未雕凿,言外风神亦飞瞥。

知言未敢轻自许,和篇聊致评诗说。他年大作禆雅颂,磨有贞珉镌有铁。

跃马泉

〔明代〕 邵宝

跃马泉何在,西岩洞北头。无疆坤亦健,有本坎还流。

块历风争骤,空行雪避遒。百年谁执御,江汉日悠悠。

戊寅八月以容春集托乔司马寄王中丞虎谷越岁司马以集还因得中丞之讣

〔明代〕 邵宝

隔岁书回不拆封,惊闻虎谷失髯翁。风骚辽阔遗音在,江汉萧条老眼空。

壮志欲从汾左右,清声曾动陜西东。七年又洒柴墟泪,屈指交游俯仰中。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