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刘诜

刘诜


[ 元代 ]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 刘诜的诗词

和友人游洞岩追用须溪韵二首 其二

〔元代〕 刘诜

云峰髣髴画图真,石户深藏万古身。山水何知天下事,神仙本亦世间人。

日高坛树三门午,雨涨源花满洞春。济胜寻幽平日意,天风吹动华阳巾。

秧老歌三首 其三

〔元代〕 刘诜

春寒风雨来满川,牛蓑走遍东西阡。郎君骑马莫问渡,江头自有官渡船。

春寒閒居五首 其一

〔元代〕 刘诜

贫居托幽巷,久雨客来绝。春寒霰时集,淅沥在高叶。

鸟鸣日已宴,寂寂茶鼎歇。惭无晁氏智,懒事主父谒。

闭门自读书,庶以励高节。

横石渡候舟有感

〔元代〕 刘诜

沙边一树谁家李,岁岁逢渠白作堆。满眼青山衣袂湿,又随春雨过江来。

援笔

〔元代〕 刘诜

落日池上饮,荷花醉于人。清风吹人衣,玉笙彻秋旻。

酒酣起绝叫,游子不念贫。平生阮嗣宗,定胜石季伦。

陈所翁子雷岩画龙

〔元代〕 刘诜

所翁画龙妙天下,墨水千江醉倾泻。天地变色草木寒,霆电交作昼为夜。

阴风萧萧出空庭,天落黄金壁间挂。前身是龙身不知,龙来与语相娱嬉。

岁饥乖龙不肯起,画龙夜出行雨归。不知雨到几千里,但见绡素濡淋漓。

所翁丹成驾龙去,雷岩传家有奇趣。蜿蜒半幅浩欲动,鳞鬣槎牙攫云雾。

轩窗怒涛声汹歘,箧笥夜光亚春吐。嗟哉雷岩今亦仙,此龙神妙不再睹。

谁能久藏系金柅,雷公绕柱窥囊楮。只今春风急雨日夜多,便恐一日飞去骧天河。

春日偶赋二首 其一

〔元代〕 刘诜

官路落花马过,人家高树莺啼。故里故人何处,夕阳长在楼西。

石洞杂赋三首 其三 石泉

〔元代〕 刘诜

重岩括元气,云窦出涌泉。迸流络广石,百尺高帘悬。

微风度午日,烨烨生红烟。始知穷幽讨,奇观满垓埏。

我友趁奔鹿,搴裳陟其巅。蹇步独竛竮,矫想为欣然。

瓢汲试茶鼎,庶足凌飞仙。

故里

〔元代〕 刘诜

故里留人住,新秋起客悲。不知横笛处,适与此心期。

夜久风藏树,天清月动池。平生游射地,壮日尚栖迟。

挽文逊志学士

〔元代〕 刘诜

声名天下士,人物玉堂风。坐失杜羔孝,真成嵇绍忠。

寿无人世半,论有后来公。今古元如此,江流日日东。

满庭芳 次韵赋萍

〔元代〕 刘诜

碧唾成花,翠玑浮雾,水边裙影知谁。半沟未合,脂水过生肥。小扇迎风试拂,翩翩去、还复差池。凭兰处,怕伊贪见,见了却忘归。桥西。青不住,乳鸳行破,一瞬沦漪。看疏如有恨,密似相依。元是情根种得,更千古、欲尽何时。重相约,章台春腻,还上最长枝。

送刘玉成之杭

〔元代〕 刘诜

钱塘之景天下无,我昔未游知画图。吴山阑槛神仙壶,沙河灯火锦绣衢。

四城翠翘上灵隐,万象画舫游西湖。孤峰梅花白雪庐,大堤杨柳黄金株。

百年风物未尽改,游子那得闻其初。钱王觚棱堕秋芜,赵家宫殿佛鼓喧朝晡。

西风吹潮落越峤,夜角呼月沈姑苏。刘郎妙趣世希有,五色灿烂披珊瑚。

请君一往览古昔,酹以千斛之酒鹅黄酥。写以文考赋鲁城之笔千万字,吹以东坡吊孟德之箫声呜呜。

归来锦囊压蹇驴,与君共簸明月珠。

挽文文溪宣慰

〔元代〕 刘诜

身世从违梦,功名毁誉资。平生惟客在,后死有兄知。

危涕秋风远,华颠岭海期。空馀千载意,不得尽吾诗。

故里

〔元代〕 刘诜

兄弟各逾老,青林祇自观。午烟山驿静,社雨水村寒。

燕子风当户,桃花客倚阑。莫论千载去,且共一杯欢。

和许中立

〔元代〕 刘诜

始识未逾壮,重逢四十馀。狂随春酒尽,病与好诗疏。

有赋堪惩咎,无成托遂初。阿同频共语,时得问何如?

送刘巨川赴惠州海丰巡检

〔元代〕 刘诜

须溪孙子好才名,百丈龙山绕屋春。文学尽交天下士,弓刀更治岭南民。

盾头墨湿长亭雪,扇外旗麾列嶂尘。若见罗浮花烂熳,可能远寄一枝新。

中秋和学翁兄

〔元代〕 刘诜

七十老兄生理浮,未寒先试木棉裘。管弦四海华筵月,钟鼓半山僧寺秋。

醉里一尊歌浩浩,老怀万事叹休休。故人相弃谁来往?惟有殷勤白发留。

登滕王阁

〔元代〕 刘诜

来往南州老一经,登临转觉鬓星星。戍兵昼守滕王阁,驿马秋嘶孺子亭。

舸舰北连章水白,楼台西映蓼洲青。鹄袍多士谁能赋?谩笑王郎笔意轻。

和萧孚有閒居即事

〔元代〕 刘诜

天气初宜小扇轻,故人不至巷泥深。水村鹭去千畦雨,山郭花开四月阴。

愁里有谁同细酌,老来并欲废清吟。若为共息尘劳意,行遍青原处处岑。

丁巳上元前一夕留饮萧氏盘中和友人韵二首 其一

〔元代〕 刘诜

香篆萦帘九曲盘,清尊对客语更阑。不妨小雨留人住,未觉东风到酒寒。

绛烛烧廊春意闹,玉笙连巷市声欢。文园元有吟诗渴,更爱茶香透舌端。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