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赵彦端

赵彦端


[ 宋代 ]

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工为词,尝赋西湖谒金门词,有“波底夕阳红湿”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会作此”!……"乾道、淳熙间,(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彦端词以婉约纤秾胜,有介庵词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 赵彦端的诗词 ► 赵彦端的名句

南乡子(同韩子东饮汪德召新楼)

〔宋代〕 赵彦端

风露晚珊珊。洛下湘中接佩环。急把一杯相劳苦,云端。只恐冰肌亦自寒。

二客共阑干。潋潋鲸波吸未干。待得月华移十丈,乘欢。更上层楼极处看。

秦楼月

〔宋代〕 赵彦端

梅缀雪。雪缀梅花肌肤惬。肌肤惬。丰姿浓态,莹如玉色。

岁寒期约无相缺。祥花不减晴空月。晴空月。依前消瘦,还共清绝。

芰荷香(席上用韵送程德远罢金溪)

〔宋代〕 赵彦端

燕初归。正春阴暗淡,客意凄迷。玉觞无味,晚花雨退凝脂。多情细柳,对沈腰、浑不胜垂。别袖忍见离披。江南陌上,强半红飞。

乐事从今一梦散,纵锦囊空在,金碗谁挥。舞裙歌扇,故应闲琐幽闺。练江诗就,算檥舟、宁不相思。肠断莫诉离杯。青云路稳,白首心期。

惜分飞(送江鸣玉归乌墩)

〔宋代〕 赵彦端

相与十年亲且旧。一笑天涯携手。霜际寒云逗。去年情味君思否。

远水无情冰不就。好在尊前眉岫。肠断东南秀。淡烟疏月梅时侯。

念奴娇(中秋)

〔宋代〕 赵彦端

_娥万古,算清光常共、水清山绿。我欲蓬莱风露顶,眇视寰瀛一粟。携手群仙,广寒游戏,玉砌琉璃屋。归来一笑,葛陂还访骑竹。

此夕纵饮清欢,吸寒辉万丈、快如飞瀑。倾倒银河斟斗杓,莫问人间荣辱。独倚阑干,浩歌长啸,惊堕云飞鹄。乱呼蟾兔,捣霜为驻颜玉。

朝中措

〔宋代〕 赵彦端

西城烟雾一重重。潇洒便秋风。巧妒玉人装髻,无如禁钥难通。

新声窈眇,怨传楚些,娇并吴宫。夜久三星为粲,皓娥宁为君容。

思佳客令

〔宋代〕 赵彦端

天似水。秋到芙蓉如乱绮。芙蓉意与黄花倚。

历历黄花矜酒美。清露委。山间有个闲人喜。

菩萨蛮(同饮晁伯如家,席上和韩无咎韵)

〔宋代〕 赵彦端

雪中梅艳风前竹。诗缘渐与情缘熟。醉眼眩成花。恼人生脸霞。

巫云将楚雨。只恐翩然去。我有合欢杯。为君聊挽回。

满江红·赐被薰炉

〔宋代〕 赵彦端

赐被薰炉,曾同见、官槐重绿。时归看、绮疏叠嶂,楚腰翻曲。君过蓬山轻岁月,我怀庐阜分符竹。道别离、待得再归来,人应俗。春欲动,醅初熟。追一笑,森三玉。且相对青眼,共裁红烛。小语人家闲意态,浅寒都下新装束。念平生、和雨醉东风,从今足。

点绛唇·山水乡中

〔宋代〕 赵彦端

山水乡中,岂知还有中原笑。醉歌倾倒。记得升平调。旧日年光,试把华灯照。心情好。有些怀抱。拟向梅花道。

清平乐(雪)

〔宋代〕 赵彦端

悠悠漾漾。做尽轻模样。昨夜潇潇窗外响。多在梅梢柳上。

画楼拂晓帘开。六花一片飞来。却被金炉香雾,腾腾扶上琼钗。

翠微山居八首

〔宋代〕 赵彦端

老老山僧不下阶,双眉恰似雪分开。

世人若问枯松树,我作沙弥亲见栽。

翠微山居八首

〔宋代〕 赵彦端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桦花食有余。

却被世人知住处,更移茆舍作深居。

好事近(晚集后园)

〔宋代〕 赵彦端

寻得一枝春,惊动小园花月。把酒放歌添烛,看连林争发。

从今日日有花开,野水酿春碧。旧日爱闲陶令,作江南狂客。

虞美人

〔宋代〕 赵彦端

凌虚风马来无迹。水净山光出。松间孤鹤睡残更。唤起缑箫飞去、与云平。

新亭聊共丰年悦。一醉中秋月。江山拟作画图临。乐府翻成终胜、写无声。

满江红·千种繁春

〔宋代〕 赵彦端

千种繁春,春已去、翩然远迹。谁信道、荼枝上,静中留得。晓镜洗妆非粉白,晚衣弄舞余衫碧。粲宝钿、珠珥不胜持,浓阴夕。

金翦度,还堪惜。霜蝶睡,无从觅。知多少、好词清梦,酿成冰骨。天女散花无酒圣,仙人种玉惭香德。怅攀条、记得鬓丝青,东风客。

点绛唇·一点青阳

〔宋代〕 赵彦端

一点青阳,早梅初识春风面。暖回琼管。斗自东方转。白马青袍,莫作铜驼恋。看宫线。但长相见。爱日如人愿。

观送迎有感

〔宋代〕 赵彦端

来车去观何纷纶,城西三日吹沙尘。

道旁鹤立乱青紫,千骑夹毂弓刀陈。

共夸官军势雄盛,腰下黄金大邦印。

旧人桃李已成蹊,新很号令风云驰。

迎新争勤送争远,相劝行行畏天晚。

西风折柳翠不禁,落日转旗红半掩。

别筵泪粉犹沾衣,旌旗画戟重光辉。

堂前昨夜语离燕,朝来贺夏成欢飞。

江南陌上多芳草,长短亭边贵人老。

君不见田间有客徒步归,年比使君白发少。

〔宋代〕 赵彦端

新梢渐变鹅黄色,浅水遥添鸭绿纹。

寿皇太子

〔宋代〕 赵彦端

二圣多能似仲尼,储皇家学自庭围。

银钩已有淳熙脚,玉句仍传德寿衣。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