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 宁调元的诗词
人去也,隔潇湘。绛蜡成灰夜未央。万事何堪都作梦,西风吹堕菊枝霜。
落日孤城万柳斜,江山无复旧繁华。
故宫真有金人泪,银汉频回帝子槎。
一夜微霜飞木叶,数行清泪咽胡笳。
芙蓉生在秋江上,何事开花又落花。
夜来辛苦风和雨。零落繁华如许。破碎金瓯谁补。愁肠忘天曙。
当时折赠芳馨处。有梦也留难住。有泪也挥难去。扯与屠沽伍。
鸾囚凤锁楚江头,一叶梧桐惊早秋。
云雨已成今昨梦,乾坤不尽古今愁。
汾湖箫管惊神鳄,海岛旌旗殉野鸥。
伐桂锄兰都细事,翻令鱼网漏吞舟。
繁华梦,梦到几时醒。风景都非人事改,只余皓月射疏棂。
还似旧时明。
天气渐凉风打头,囚中经夏又经秋。
云飞远岫原无意,蚁溃长堤自可愁。
忧患那堪闻杜宇,网罗何况到沙鸥。
楚江惊浪吴江雨,欲归不归何处舟。
伤离别。黄莺打起愁难说。愁难说。萍飘蓬断,水遥天阔。
他乡千里蒹葭色,可怜三五盈盈月。盈盈月。独眠独宿,唾壶敲缺。
碧天如水,有疏星三五。蟋蟀声声满窗户。渐炎威消歇,不似从前,甚心绪,却怕逢秋更苦。
夜凉慵独寐,守着空房,重订佳期又重误。对叠叠屏山,少日欢游,而今都是销魂处。
谢玉漏、今宵少迟留,容我华文禽,梦中飞去。
伤离别。虹桥载酒当时节。当时节。徐娘虽老,豪游能说。
偏偏好事多磨折。一生一死交情绝。交情绝。江山如此,泪珠盈睫。
思君情比洞庭深。谈笑隔年心。当时城郭,几回风景,零落剩花阴。
拚将身与陆俱沉。踪也渺难寻。借问阿谁堪作伴,一螺艇,与渔灯。
帝子花衰还种。寄语东皇珍重。风雨夜如何,叶叶枝枝断送。
沉痛。沉痛。又了一场春梦。
相逢不久分离又。桂子香时候。更无长物作人情。分半秋愁秋闷送君行。
身世把浮萍看待。后约何当再。一天路远一天云。珍重夜眠添盖饭加餐。
十年前是一重囚,也逐欧风唱自由。
复九世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瓯。
丈夫有志当如是,竖子诚难足与谋。
愿播热血高万丈,雨飞不住注神州。
久无谈笑路西东,鱼雁沉沉信不通。
时复思君倚深树,灯花犹记别时红。
一腹贮千愁。长夜悠悠。自怜要妙美宜修。谣诼忽然来众女,泪洒芳洲。
诗狱苦埋头。时俗昏幽。男儿不虏便为侯。铸得铁锥长尺五,愿子同仇。
沧海化桑田。沉醉苍天。算公丘壑老风烟。不必桃源寻往境,便抵神仙。
国事付儿肩。猛着先鞭。陆沉倘起看他年。铸像若论功首在,也要巍然。
伤离别。西风卷地梧桐叶。梧桐叶。哀蛩啼露,孤鸿唳月。
居平只苦欢娱歇。沈腰潘鬓堪愁绝。堪愁绝。沉沉梦境,迹痕都灭。
西来白浪打旌旗,惭愧飘零未有期。
洗尽狂名消尽想,渡江只怨别蛾眉。
伤离别。黄昏又挂梢头月。梢头月。知他千古,几回圆缺。
愁丝绾就同心结。凭风吹入空冥灭。空冥灭。哪堪回首,旧欢重说。
弦管燕京三月天,风沙扑面若为怜。
鹍鹏溟北思千里,鸡犬淮南尽九天。
傀儡渐凭樽酒尽,佯狂差较世人贤。
万般迷误能排解,益信空华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