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沈辽

沈辽


[ 宋代 ]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 沈辽的诗词

次韵酬郎祖德

〔宋代〕 沈辽

老去法光不足惊,婴寻世事或能精。眼花头白终无用,卧看纱窗晓日明。

奉送李大夫归长沙

〔宋代〕 沈辽

秋潮夜落江为墟,青溪茁茁生菰蒲。舟舫逍遥宾从疏,谁识长沙李大夫。

十年持节使江吴,转入七闽将漕车。道上狂贼未伏诛,少壮疮痍官吏逋。

公方疾驱布威德,朝廷发兵趣捕贼。兵多贼少即日降,公独至今为失职。

白首飘然归故国,由来仕宦终无极。

借令得意任公卿,年迫桑榆心更惜。昔时柴车一束书,今日朱门百口食。

大夫月奉三万钱,何必要涂争埶力。野人结庵齐山傍,早岁曾为门下客。

不遗簪履惠相访,顾我青山唯四壁。野人适自三湘来,布衣犹带湘山碧。

公舟少驻洞庭下,尽洗都城尘土迹。

感昔游

〔宋代〕 沈辽

江南二月春水生,不如春草满山青。江南故人半不在,不如春水似有情。

三年放逐三湘客,今日归来头欲白。欲寻旧游心更懒,青山闭门长寂寂。

圆明师为余鼓琴作昭君操因感其意辞以赠之

〔宋代〕 沈辽

王昭君,汉宫女。生如桃李花,皖皖托朝露。不向春风荣,摧折在泥土。

耻将黄金市颜色,空得君王一回顾。黄门扶我上车去,遥望汉宫隔烟雾。

十年帘下学画眉,不知还被蛾眉误。中间悲怨或易忘,如今羁愁那可谕。

梦中时复作歌舞,满目异类谁与语。胡风日夜惊吹沙,不知春来复秋去。

一生此恨终难言,独自援琴传作谱。传作谱,一曲未终泪如雨。

我来都城下,黄尘厌羁旅。道人为我试一弹,使我超然为怀古。

零陵观大水

〔宋代〕 沈辽

春雨淫不已,江水一夕涨。初闻渐其栅,离明已三丈。

老弱走山去,浮沉困丁壮。高楼半欲没,木杪维舟舫。

睢阜已怀襄,那能辨闾巷。升高瞰其下,犬牙萦叠嶂。

始知地形隘,何由保无恙。湘川浩东下,其势不相让。

安得驱山泽,移徙就空旷。市井安且平,黎民获生养。

群流亦适性,千里肆夷漾。斯怀知未遂,蓬茆独怊怅。

江水二首 其二

〔宋代〕 沈辽

江水何漫漫,青山眇无畔。欲寻青溪源,鱼龙路已断。

今年刈麦早,无复为人患。独怜行路子,束马高山半。

暑雨未当止,浮云漭不散。行听瀑泉鸣,葛帽临幽涧。

奉送世美归阳羡

〔宋代〕 沈辽

我昔求为阳羡令,轻舟已有鸱夷兴。最爱铜棺山峻极,自结篮舆陟云径。

铜棺山插南斗魁,下视群峰如突犀。太湖千里在眉睫,高深从此穷攀隮。

欣然有意即独往,明月夜夜眠荆溪。当时便可跨黄鹄,何意人间同木鸡。

飘飘数年如一梦,尔来卜室齐山西。故人多谢姚夫子,数枉车马来山蹊。

秋风忽指阳羡去,欲脱黄绶躬锄犁。人生衣食苟自足,何为卑辱趣尘泥。

田间九月白酒熟,鲈鱼正肥多置篦。老夫为君更破戒,临风引领长江堤。

泰叔召食鲙

〔宋代〕 沈辽

酷暑隆隆不可活,闻有玉鳞纤手割。不得相从饱便腹,空听高吟何洒落。

题上天竺

〔宋代〕 沈辽

平生未省人间乐,老去惟求世外闲。它日终当断家事,篮舆蓬舸访名山。

西津

〔宋代〕 沈辽

山后山前到已频,更寻残雪过西津。愚溪愁客今何在,应有猿猱解笑人。

春日二绝 其二

〔宋代〕 沈辽

寂寂山间谁与言,闷搔短发向香烟。死灰朽木君知否,不似胡人面壁禅。

读书

〔宋代〕 沈辽

病骨愔愔百不如,不应投老更看书。古今得丧今方辨,且向斜阳弄蠹鱼。

寄四明神智师

〔宋代〕 沈辽

甬水楼头看尽山,南城寺里扣禅关。老师多事犹相记,千里驰书慰病孱。

还湘南集

〔宋代〕 沈辽

蚤识陶公父子名,未知李老思尤清。后来无复能文客,潇水湘山空月明。

远行

〔宋代〕 沈辽

少年事远游,迢迢指岐路。遥天值秋晏,烟光澹如素。

寥落淮南山,影入扬子渡。出入三十年,久嗟韦带误。

老来感节物,此意谁与喻。独知拥毳坐,无复晨征路。

答林夫五颂次元韵 其一

〔宋代〕 沈辽

无心难与有心期,欲说无心已自痴。会得金刚本来性,此人与我合先知。

奉送马令归长沙

〔宋代〕 沈辽

腰间新佩临桂章,归著綵衣拜高堂。鸿雁知时自翔翥,骅骝得路方腾骧。

正烦弦歌治疲俗,仰看干羽来降王。憔悴山间老迁客,不能相送出潇湘。

寄金山禅师

〔宋代〕 沈辽

秋来清血洒潇湘,遥望东流带夕阳。为过金山沾法力,便随潮水入钱塘。

望浯台示无竞

〔宋代〕 沈辽

每爱潇江西北流,水边幽石强为留。归时欲借浯台望,何处陂陁可系舟。

寄庆复允中

〔宋代〕 沈辽

木叶飘萧已半殷,试临高处望君山。野田缭绕来时路,画舸逍遥数日闲。

坐想故人应见忆,如今秃发不胜斑。两州相望无千里,莫惜新篇断往还。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