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李锴

李锴


[ 清代 ]

(1686—1755)清汉军正黄旗人,字铁君,号眉生,又号豸青山人、幽求子、焦明子。李辉祖子。尝充笔帖式,旋弃去。乾隆元年举鸿博,未中选。以岳丈大学士索额图声势煊赫,避去,隐于盘山豸峰下。诗亦脱俗,而刻意求高,不免有斧凿处。有《睫巢集》、《尚史》等。 ► 李锴的诗词

十二乐秋辞 其七

〔清代〕 李锴

风廊稚女工拥彗,阿母桑户勤补缀,淫心舍力知相戒。

一灯入夜话秋雨,灯底阴虫亦尔汝。

送范子弃宅入山

〔清代〕 李锴

范君仙骨何珊珊,一日飞遁红螺山。千金敝屣脱故宅,塔景虚闭清溪弯。

红螺山深隈隩窅,有田三顷茅三閒。荒林野水伫客屐,高鸟亦破层云还。

谷神蕴中玄解入,万有空洞冥其天。群羊鞭叱白石起,双龙豢食银涛翻。

云璈内回翠盖接,隔世一片唯虚烟。廌翁憔悴栖廌峰,廌峰苍翠当其东。

何当食我青精饭,碧海青天一掌中。

七益诗

〔清代〕 李锴

北陆极穷阴,微云晚凝冱。昭然剥复际,青灯结良晤。

曰善匪外来,闻义由积著。韫玉折方流,疏麻建直度。

孤节谅不移,雪霰亦已屡。流议骇所遭,维皇眷深顾。

生植忧患丛,暄回闭藏固。明两属休时,终焉令名树。

夜宿耳山山厦

〔清代〕 李锴

只作吞声哭,真成隔世悲。高坟徒再拜,旧业已全堕。

事著名臣传,惭深不肖儿。耳山山厦月,相照欲何为。

十月二十有八日夜集石东村咫尺斋因赠方士启陈卫瞻二子二十二韵

〔清代〕 李锴

隙地乾坤迥,微阳草木衰。猥承朱履倒,旋报白驹维。

东郭襟欢接,茭亭食允宜。一枝巢并寄,十笏榻分移。

酒熟词靡隐,灯昏坐入危。神龙吟下泽,鬼物瞰空墀。

汶汶□尘辟,京京宿卢堕。侧同君子席,乐观主人仪。

有美称联璧,孤标准一葵。奔趋瞠且后,羁旅傲难羁。

缥帙深紬绎,青囊妙指撝。极臻穷奥窔,宏槛抉藩篱。

毛薛谁方驾,班扬固等夷。德全身在野,识密字搜奇。

达士能通俗,高怀转即卑。曲针惭见受,方枘嘅安施。

广废丛呵叱,郦狂易诋欺。世情嗤古处,天意试长饥。

计拙蒙徒击,年侵节苦持。风尘馀独立,肝胆积无私。

故旧嗟何托,平生重所知。千秋唯此夕,吾道实凭兹。

展眺

〔清代〕 李锴

临空展孤眺,山豁双眸开。秋色无边际,高云万里来。

可怜牧马处,霜落单于台。边吹切肌骨,至今生暮哀。

秋风八章留别 其六

〔清代〕 李锴

九华灯影簇红罗,丝管年年足燕歌。午夜一传天上曲,春风春月两相和。

易公仙公申兄弟,暨王兰谷宿盘山天城寺三日,历盘西剑台诸胜而归,未及追陪怅然于怀赋此却寄 其一

〔清代〕 李锴

烟草渺无际,卢龙秋色来。昔人谁舞剑,有客此登台。

楚塞思千里,边风酒一杯。悲嘶馀老马,落日自低回。

寄怀陈橘洲

〔清代〕 李锴

横琴一弄雉朝飞,牧犊能忘雪涕挥。委巷僦居容便得,閒园中酒醉方归。

友朋风雨谁频接,兄弟泥涂辱久依。闻道深情注孤介,逢人尝话芰荷衣。

寓居广化寺作

〔清代〕 李锴

愁向飞蓬问故根,寒云乔木独伤魂。夕阳自照乌衣巷,细路裁通祇树园。

入耳清钟时起灭,避人栖鸽尚飞翻。骑驴谩作西州哭,零落于今不可言。

秋笛

〔清代〕 李锴

横笛秋风襄,可怜边思多。一声折杨柳,残月下关河。

朔气潜相入,清商久不和。方传郑都护,万里枕雕戈。

移居 其一

〔清代〕 李锴

归老长安韨,鸡栖闭席门。孤云无住相,衰草护春根。

里巷差能别,交游多不存。空怜乱书在,似欲伴朝昏。

鄂尔浑

〔清代〕 李锴

壬子六月龙中昏,羌兵东下鄂尔浑。王师角前戎掎后,血战一夕歼游魂。

牙旗累搴炮数夺,寒飙吹腥河水蔑。碛中参伐动秋芒,妖狐夜舐骷髅血。

宿心上人房因赠 其一

〔清代〕 李锴

枕藉长安道,栖禅十五春。行深忘白业,门静辟缁尘。

摆脱随场惯,坚刚得性纯。偶然分物我,一款故乡人。

夜宿蓟门

〔清代〕 李锴

蓟门古道接乌丸,兵气萧森切骨寒。函谷实防秦障急,方城却蔽楚天宽。

鸳鸯万骑雄关阵,山海孤军大将坛。楼橹及今霜月静,幕乌啼罢夜漫漫。

柳花

〔清代〕 李锴

微薄不自定,漫空时乱飞。君看可怜态,还有欲生机。

萦惹如求系,漂摇信所归。翻嫌石苔藓,点点入春稀。

前缓声歌

〔清代〕 李锴

琢楮叶以良玉,煽洪垆而造冰。是不得之于天,欲专之以人固矣哉。

其冬之为冬,夏之为夏,秋之为秋,春之为春。其有措瓦于危,措户于枢。

与与于于乎,抑又何求已。

夏日山居即事书怀三首 其三

〔清代〕 李锴

草木区萌遂,禽虫乳孳多。独吟还自放,晚起且谁何。

邻里稀相接,樵苏也不过。赘疣容圣世,敢复恨蹉跎。

金山寺

〔清代〕 李锴

众流合已尽,大海受其东。万里峨眉雪,桃花晚涨通。

寺钟摇佛籁,帆影乱江风。芳草齐梁恨,青青北固中。

孤竹城

〔清代〕 李锴

道出令支县,萧条东海浔。如何多古思,烟草系人深。

臣主千秋案,乾坤不贰心。传闻故祠在,立马一沈吟。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