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李贤

李贤


[ 唐代 ]

唐章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684年3月),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后遭废杀。著有《君臣相起发事》、《春宫要录》、《修身要览》等书,今已佚失。丘神勣至巴州拘禁李贤,逼令自尽,终年二十九岁。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诏令恢复李贤雍王爵位。神龙二年(706年),唐中宗追加李贤司徒官爵,迎其灵柩返还长安,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追加李贤为皇太子,谥号“章怀”,与太子妃房氏合葬于今章怀太子墓。 ► 李贤的诗词 ► 李贤的名句

后世纪念

太子墓

章怀太子墓与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同为唐乾陵最重要的三座皇亲陪葬墓,位于乾陵东南约3公里的杨家洼村北面高地上,距县城西北约3.5公里,西兰公路东侧约300米处。封土呈覆斗形,底部长、宽各43米,顶部长、宽各11米,高约18米。封土堆南约50米尚有残存的一对土阙,高4.5米,底部长、宽各5米,土阙南面有并列的一对石羊。四周原有围墙,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43米,西、东、东北三面的墙角仍残留于地面,整个墓区约占地26000平方米。

太子墓于1971年由官方发掘,此前已遭盗掘毁坏。墓中壁画五十多幅基本完好,其中“打马球图”、“狩猎出行图”、“迎宾图”、“观鸟捕蝉图”等十分精彩,显示了唐代高超的绘画水平。墓内出土大量陶器文物,制作精美,造型生动,实为唐代线刻画之精品。

墓志铭

李贤死后曾有过三次葬礼,第一次是在流放地下葬,具体形制已无可考。后两次均作为乾陵陪葬墓在同一墓穴下葬,只不过陪葬身份不同,因而墓中出土墓志两块:

一盖书“大唐故雍王墓志之铭”(即神龙二年以亲王礼下葬),墓志碑边长90厘米,厚20厘米,四周刻蔓草和十二生肖。上有墓志铭文,楷书40行,每行41字,共约1600余字,无撰写人姓名。

一盖书“大唐故章怀太子并妃清河房氏墓志铭”(即景云二年以皇太子礼下葬),墓志碑边长87厘米,厚17厘米,周边斜杀及志文四边刻蔓草。墓志铭文为卢璨撰,岐王李范书。楷书34行,每行33字,共约1100余字。

晒经石

四川旺苍县木门镇木门寺旁有一处晒经石,相传是唐朝章怀太子李贤流放巴州途中,在此歇息晒经所用。

木门寺始建于南梁,毁于隋,重修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该石一直作为寺庙翻晒经书的地方,巨石上佛像雕刻圆润,体现了唐代以胖为美的风貌。公元683年,李贤被流放巴州途经旺苍县木门镇,在木门寺留居数日,与木门寺住持方丈一起在寺侧一石面上翻晒经书,写下“明允受谪庶巴州,身携大云梁潮洪,晒经古刹顺母意,堪叹神龙云不逢”的诗句惋惜自己。公元684年,上官婉儿前去巴州看望李贤,行至此地,闻太子被害,就在木门寺旁李贤曾经翻晒经书的“晒经石”上修建亭子,题写《由巴南赴静州》:“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的诗句于亭上,怀念李贤。

晒经巨石面西有一龛3尊佛像,佛像面东有一级级的台阶,每级台阶阶壁上都雕有一龛连一龛的小佛像,巨石的南面和北面雕有多龛较大的佛像。巨石上共雕刻有佛像700多尊,由于年代久远,佛像已经风化。据当地老百姓讲,石上曾经盖有亭子,1933年毁于战火。

章怀寺

四川仪陇县东北边合作乡的西侧与巴中交界处有一座风景秀丽、气势磅礴的名山叫天平山,主峰海拔700米,蜿蜒巴仪间,纵横数十里,山势雄奇幽邃,险绝无比。自唐宋以后,在山的主峰修建了章怀寺。从此章怀寺便取代了天平山名而著称于周围各县。

相传李贤被贬后流放到穷乡僻壤、不毛之地的的仪陇天平山,筑茅庵草舍以栖身,餐野果山泉以果腹。但仍不荒废学业,日夜苦读群书。他有感于父皇崩逝,母后乖情,便作了流传千古的《黄台瓜辞》。这首辞不久传入京城长安,武则天得知后认为触犯了她的威严,忌心遂起,乃派遣使者金吾将军赴天平山,令李贤自尽。

武则天身故后,李贤被追封为章怀太子。宋代开始在李贤流落的巴中、仪陇界寓所修建庙宇,以表追念之情,庙宇即称为“章怀寺”。元、明、清各代历经兴衰,如今看到断壁残垣的章怀寺古庙旧颜,系明代成化年间的建筑。从前庙宇分作前殿、正殿、后殿、左右配殿,在章怀寺的主配殿中,除供奉释迦牟尼、韦驮、四大天王、文昌、瘟祖诸神像外,还专门塑有则天皇太后和李贤太子泥身鎏金像,安放在国母殿内。

太子岩

距章怀寺200多米的山岩边,有一尊光滑突起的大岩石。活像一朵神奇的巨型蘑菇从天而降,寄生在险峻陡峭的山岩上。相传昔日李贤太子只身居处山上,每当晨曦初露的时刻,他就起床盥洗,捧书来到石上,面对旭日诵吟诗文。顽石东侧天生一道向内凹陷的悬崖,崖壁正中有一石洞,四周无路可入,仅飞鸟方能栖身其间,远远望去,犹如一方银白色的大镜屏,悬挂在章怀寺的山岩边,人称此岩为“太子岩”。

太子洞镶嵌在太子岩壁之中,而太子岩又依附于章怀山之东侧边沿,洞与岩,岩与山,互相衬托。太子岩顶端的圆形大岩石,朝夕亲吻着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顽石表面逐渐变成了灰黑色,石上草木不生,仅长着一些苔藓植物。紧靠岩石外沿绕行一周,约莫180余步,石顶正中有“普陀院”三字,字径33厘米以上,横行排列,周围题诗不少,皆为游人手迹,其中有一首七言诗句写道:

巍巍太岩镇九龙,粼粼波光映奇峰。攀登不畏跋涉苦,岚景投入水晶宫。

这首短诗把太子岩的巍峨,九龙场的险要,章怀山峰的奇妙,合作水库的碧波,描绘在一幅天然的画屏上,牵动游人要想去领略太子源的无限风光。在太子洞下20米的山岩旁,有一块狭长的荒草坪,遗留着庙宇基痕。过去此地群众为祭祀章怀太子李贤,修建了一座依山傍岩的太子庙。

生平

亲王时期

永徽五年十二月(655年1月),李贤出生于父母祭拜太宗昭陵途中,是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永徽六年(655年)册封为潞王。

显庆元年(656年),太子李忠被废,改立武后长子李弘。李贤迁任岐州刺史,同年加封雍州牧、幽州都督。龙朔元年(661年)改封沛王,加扬州都督兼左武卫大将军,仍任雍州牧。

龙朔二年(622年),加扬州大都督。麟德二年(665年)加右卫大将军。咸亨三年(672年),更名李德,徙封雍王,授凉州大都督、雍州牧、右卫大将军,食实封一千户。上元元年(674年),又依旧名李贤。

李贤长大后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深得高宗赞赏。高宗曾对司空李勣说:“这个孩子已经读了《尚书》、《礼记》、《论语》,背诵古诗赋十多篇,一看就能领会,也不会忘记。我曾叫他读《论语》,他读到‘贤贤易色’,再三诵读。我问为什么反复读,他说自己内心特别喜爱这句话,才知这孩子的聪敏出自天性。”

乾封元年(666年),沛王李贤招募“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作为王府修撰,十分器重。两年后,李贤与其弟英王李显斗鸡,王勃助兴而写《檄英王鸡》文。高宗得知后大怒,认为此举挑拨二王相争,遂逐出王府。

太子时期

上元二年(675年),皇太子李弘猝死,李贤继立。不久,高宗命李贤留守京城监国。李贤处理政务明确公允,为朝廷内外所颂扬。李贤又招集当时的学者张大安、刘纳言、格希元、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诘和周宝宁等人注释范晔的《后汉书》,书成之后呈奏给高宗,被收藏在皇宫内阁。

仪凤元年(676年),唐高宗亲笔下诏表扬李贤:“皇太子自留守监国以来时间不长,但留心政务,抚爱百姓,非常尽心,对刑法所施也细审详察。加之政务之余,能够专心精研圣人经典,领会深意。先王所藏书册都能研讨精华。好善正直,是国家的希望,深副我所怀。命赏赐绢帛五百段。”

李贤为太子期间与武后关系紧张。当时有个术士明崇俨深得高宗和武后信赖,曾对武后说“太子不堪承继,英王(武后第三子)貌类太宗”,又言“相王(武后幼子)相最贵”,李贤听闻后深感厌恶。当时皇宫中有流言说李贤不是武后亲生,而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与高宗的儿子。李贤顿生疑虑,感到恐惧。武后又送《少阳政范》和《孝子传》给李贤,以责备他不懂得为人子、为太子,还曾亲手书信斥责,李贤越发感到不安。

废为庶人

调露二年(680年),明崇俨被强盗杀害,武后怀疑是太子所为,于是派人揭发李贤阴谋,在东宫马房里找到数百具铠甲,命令薛元超、裴炎、高智周办理此案。高宗一向喜爱李贤,想要宽恕他,但武后却说:“为人子心怀谋逆,应该大义灭亲,不能赦免罪行。”于是李贤未能洗清罪责,被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收缴的铠甲在天津桥焚毁,以昭告天下。太子的近臣张大安、刘讷言等人遭到贬职流放,连坐者十多人。

《资治通鉴》对太子事发记载了另段插曲:李贤平日颇好声色,养户奴赵道生为男宠,多赐之金帛,曾有东宫官员上书劝谏不听。太子事发后,赵道生供认是太子命他刺杀明崇俨。

永淳二年(683年),李贤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走时妻儿仆从衣缕单薄,十分凄凉。皇太子李哲(即李显)为此上书恳请帝后怜悯,稍赐春冬衣物。

被迫自尽

文明元年(684年),高宗驾崩,中宗李显继位,但仅一个多月就被武后废黜而改立睿宗李旦,武后由此把持朝政。不久后命令左金吾卫大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检查庶人李贤的住宅,以防备谋反隐患。丘神勣到巴州后将李贤囚禁于他室,逼令自杀,年仅二十九岁。 武则天得知李贤死讯后曾在洛阳显福门举哀。

身后追封

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诏令恢复李贤雍王爵位。神龙初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追赠李贤司徒官爵,并遣使者到巴州迎回李贤灵柩,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追加李贤皇太子身份,谥号“章怀”,与太子妃房氏合葬于章怀太子墓。

家庭成员

祖父母

祖父:唐太宗(李世民)

祖母:长孙皇后

父母

父:唐高宗李治

母:唐则天顺圣皇后武氏(武周则天大圣皇帝武曌)

兄弟

兄:燕王李忠、原王李孝、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孝敬皇帝李弘(同母)

弟:唐中宗李显(同母)、唐睿宗李旦(同母)

姐妹

姐:义阳公主(李下玉)、高安公主、安定公主(同母)

妹:太平公主(或名李令月,同母)

妻妾

妃子:房氏(658年-711年),贝州清河人,房仁裕之孙、房先忠之女,生于唐高宗显庆年间,卒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享年五十四岁。房氏与李贤合葬于今章怀太子墓。关于房妃生平,有《唐陇西李氏清河太夫人之碑》、《赠兵部尚书房忠公神道碑并序》、《章怀太子靖妃挽辞》等碑铭史料加以记载。

良娣:张氏,李贤的次子李守礼生母。早年随李贤同被贬往巴州,李贤死后得以同儿女返还长安,但仍与皇嗣李旦的子女幽闭于禁中。圣历年间李旦被封为相王,众人才得以外出居住。房妃与嗣子李守礼居于城西兴化坊内,张氏则独自住在兴化坊西延康坊内。关于张氏生平,《章怀太子良娣张氏神道碑》等碑铭史料有所记载。

子女

儿子

长子 李光顺:天授年间封安乐郡王,不久被诛杀,无子嗣。玄宗先天年间追封为莒王。

次子 李守礼:本名李光仁,垂拱初年改名守礼,并授予太子冼马,封嗣雍王。睿宗时期晋封为邠王,薨于玄宗时期,陪葬乾陵。

三子 李守义:文明年间封犍为郡王。垂拱四年徙封永安郡王,不久病死,无子嗣。玄宗先天年间追封为毕王。

女儿

长信县主

孙辈

孙子

李承宏:李守礼子,开元初年封广武郡王。宝应二年(763年)十月,吐蕃军队攻破长安,唐代宗出逃,李承宏被吐蕃拥立为帝。不久后,郭子仪收复长安,代宗复位,将在位两月的李承宏废黜,但没过多加罪,命将其安置在虢州。李承宏不久死去。

李承宁:李守礼子,嗣邠王。

李承寀:李守礼子,封敦煌王,拜宗正卿。曾受唐肃宗派遣出使回纥搬救兵,可汗磨延啜也有同唐朝交好的心愿,于是将女儿嫁给李承寀为妃。唐朝将此女册封为毗伽公主,回纥因此派兵助唐平叛。乾元元年六月,李承寀病逝,赠司空。

孙女

金城公主(李奴奴):李守礼女,神龙三年(707年)封金城公主。当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遣使请婚,中宗许嫁。景龙四年(710年)春,吐蕃遣使迎公主入藏,中宗亲送至始平(今陕西兴平),赠以锦缯、杂伎百工和龟兹乐,命左卫大将军杨矩护送至吐蕃,赞普为其另筑城居。金城公主入蕃30年,力促唐蕃和盟。此间唐、蕃虽曾有过多次战争,但由于金城公主的努力,双方使臣往来频繁。终于在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唐、蕃在赤岭(今青海湟源西日月山)定界刻碑,约以互不相侵,并于甘松岭互市。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金城公主薨逝。

猜你喜欢
景星
两汉佚名

景星显见,信星彪列,象载昭庭,日亲以察。

参侔开阖,爰推本纪,汾脽出鼎,皇佑元始。

五音六律,依韦飨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

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

殷殷钟石羽龠鸣。河龙供鲤醇牺牲。

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

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

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述酒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

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

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阳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

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东方未明
先秦佚名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农父
唐代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和子由论书
宋代苏轼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行行游且猎篇
唐代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古歌
两汉佚名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古诗词
诗人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