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陈经邦

陈经邦


[ 明代 ]

陈经邦,字公望,号肃庵,福建莆田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修,累官至礼部尚书兼学士。明神宗为太子时,陈经邦选任东宫讲读官。神宗即位,他进讲经义,“明白恳切,音吐洪亮”,“仪度庄雅,进退雍容”。陈经邦的应制诗赋常常受到神宗赞赏,神宗曾亲书“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他。 ► 陈经邦的诗词

人物生平

万历十一年(1583),陈经邦升礼部尚书兼学士。他在任上,部事大治。十三年,因与权臣论事不合,乞休回乡。陈经邦家居三十年,神宗时常派人问候,然因当权者所阻,终不得召。陈经邦工于诗,人称其诗“质而不浮,丽而有则”,有《群玉山房诗集》行世。文章结集为《陈尚书疏议》2卷,《东宫讲章》《经筵讲章》各15卷。

在市区,庙前是一条古老的街道,街上北向有半条街的房子属于陈家产业,其间的入口处至今还保留一座完整的明代建筑古民居,房子的命名为大宗伯第,是第主陈经邦官拜礼部尚书时,以宗伯作为礼部尚书的尊称。

陈经邦(1537-1616)字公望,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神宗朱翊钧在东宫时,曾被选任讲读官,神宗临朝后,备受宠顾,官职连升至礼部尚书。万历十三年(1585)因与宰相意见不合,疏请罢归,遂开始筹划建造宅第,至1592年方全部完成。

大宗伯第是以重叠三座七间厢正厝为主体,前后七进深,左右加护厝的超大型宅第,俗称“百廿间”大厝。下座厝的左边为大门坦,从大门进拐弯过前院才能看到大厝的正大门。一对抱鼓石雕安在大门两边,使豪宅更显端庄威严。这是典型官宦宅第风格,走进大厝看到天井连着厅堂,厅堂接着天井,直到最后大厅。这种现象缘于20世纪60年代街道在这里办工厂,把门扇和门坎统统锯掉,成为前后通畅一览无余的大弄堂。尽管厅堂局部被人为破坏,但整个大厝的梁宇架构完整体现出明代建筑的大方简约之美。房子的外观也没有发生太大改变,不失为目前莆仙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宅第建筑。

大宗伯第地处城里中心部位,在四百多年的历程中留下了许多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印迹。大厝背后的御书楼,后供堂和后花园。1930年被地方军阀———驻莆田海军陆战队旅长林寿国征购,改建为洋楼别墅。后又重建,今已成为荔城区卫生防疫站,大厝前面下座厝,因挡不住商业利益的驱动,整排房子都改成店面,形成繁荣庙前街,经营各种风味小吃和小商品。这里已成为老莆田的一个缩影。大厝的左边是改造后的梅园路,宽畅的道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古老的房子古老的街,夹杂在现代都市中,它所产生两种不同影像折射出城市发展中所带来的变化。

轶事典故

为人深谙做官道

民间传说陈经邦少年时曾上菜溪岩祈梦,问功名事业。梦中隐约见一白须老者念了一诗句“功名心不想,事业两无成”。 陈经邦百思不解,乃越加勤奋读书,一举成名,在官场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最后官居相位,乃悟当年所梦“功名心不想,事业两无成”之事,“功名心不想”想字无心乃相也,“事业两无成”中的“无成”应是“戊辰”。 陈经邦暗思自己是戊辰年出生,今年刚好又是戊辰年,一甲子已过,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惟恐功高震主,晚节不保。当即激流勇退,上表称病,告老还乡,安度晚年。

田园山水文章人

陈经邦经常上菜溪游览。一日,陈经邦携夫人游览菜溪岩漫步村间时,适值瑞雪飘飞,田间阡陌交通,屋舍鸡犬相闻,于是自吟一联“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苦思不得下联。待行至 “龟蛇相会”景观时,触动灵感,吟出下联“龟蛇浮水面,两样玉带荷包”。夫人笑他才源枯竭,连“荷包”这女人之物也取来入对。陈经邦笑答:“唐诗有‘二月春风似剪刀’之句,‘剪刀’乃女人之物,尚可入诗,流传千古,‘荷包’为何不能入联?”真是山水皆画笔,俯拾即文章!“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龟蛇浮水面,两样玉带荷包”被传为文坛佳话。菜溪岩最为壮观的是“雷轰瀑布”,从七十八米高处的悬崖上直泻眼前。巨大的飞瀑,未见其景,先闻其声。时而如临万马奔腾之阵;水拍击石,犹似雷劈山崩,令人惊心动魄;翠谷凝珠,虎啸龙吟千丈锦;时而如如一缎白绫从天而降,薄如蝉翼,非常的飘逸秀美;幽潭吐玉,山青水碧四时春。四迸的水花,溅玉飞珠;朦胧的水烟,玉屑霏霏;飘飘洒洒,雾气腾腾,光照下,五彩缤纷。五丈上头尚是水,十米以下全为烟。每当午后,阳光照射在如烟似雾的瀑布上,能折射出绚丽的彩虹。陈经邦观此,触动诗兴,遂成一联“飞瀑如棉,不用弓弹花自絮;彩虹似锦,何须机织天生成,”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菜溪岩瀑布的奇特景观。

“官拜盖露亭且止”

传说,陈经邦当年为穆宗太子任讲读官,六年后,太子登基,为万历帝,他仍侍读经筵,万厉是十岁登基,后称陈经邦为白面书生,还曾御书“责难陈善”四大字赐他,并特诏免朝参,因万历帝才十多岁,都是生母李太后陪伴,由于日久生情,陈经邦又住宿宫中,所以李太后常夜去陈经邦住处,年长日久,自李太后至陈经邦住处的草地上,被走成一条土路来,草都走无了。万历帝发现了,很是气愤,但不知是谁走到谁处,就想试探一下,万历帝用白灰洒在地上,第二天查看,原来是李太后的又圭痕,又圭头走向陈经邦处,万历帝就无话可说了,但动起了孝心,这样夜夜打露,会影响健康,就在这条路上,建起了“盖露亭”,建成后,叫陈经邦写亭名匾:“盖露亭”。陈经邦给万历帝书与后,突然忆起仙公给的那句话:“官拜盖露且止”,就马上辞官回家了,所以陈经邦在莆田家中有30年之久,都没有回京再任职,因此陈经邦的府第“大宗伯第”都是由陈经邦自己一手督工建起来的,只求“平实牢固”一点都没有华丽,故能抗拒本地八级地震,没有一点受伤害,经查该府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3年),能抗拒1604年八级大地震。

陈经邦平安地在莆田家中度过,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卒,终年79岁,赠太子少保。

莆田现观

如今的莆田,如同其他城市一样,许多老房子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取而代之的各种建筑景象如同一个批量复制的产品,使一座座城市失去个性而成为面貌相似的统一制品。大宗伯第能在闹市区存在有它自身的特殊意义和历史价值。在我的接触中不少文化人商人早已把眼光盯在这座大厝中,希望把它改成会所、茶屋、咖啡屋……以及各种能够赚钱的场所,无奈它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宗伯第,它作为地方的一种符号成为城市中的历史记忆,它的存在使相似的城市有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历史空间。

猜你喜欢
景星
两汉佚名

景星显见,信星彪列,象载昭庭,日亲以察。

参侔开阖,爰推本纪,汾脽出鼎,皇佑元始。

五音六律,依韦飨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

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

殷殷钟石羽龠鸣。河龙供鲤醇牺牲。

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

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

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述酒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

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

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阳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

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东方未明
先秦佚名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农父
唐代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和子由论书
宋代苏轼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行行游且猎篇
唐代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古歌
两汉佚名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古诗词
诗人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