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张佳胤

张佳胤


[ 明代 ]

张佳胤(1526年8月12日—1588年8月7日),避雍正帝讳,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一作居来山人),重庆府铜梁县(今重庆市铜梁区)人。明代大臣、文学家,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授太子太保衔。万历十六年(1588年)病逝,年六十二,追赠少保。天启初年,追谥襄宪。张佳胤工诗文,为明文坛“嘉靖后五子”之一,著有《崌崃集》。

人物生平

嘉靖六年七月五日(1526年8月12日),张佳胤出生,他自幼聪慧机敏,七岁即可日诵书千余言。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参加院试中秀才,且名列榜首,深得时任重庆太守的刘绘的器重。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参加乡试中举人。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张佳胤登进士第,授滑县令(今河南滑县),任内大盗高章假扮缇骑入县署,胁迫张佳胤支付公款。张佳胤面不改色,假装不知底细,给高章写了取款凭据,然后把县署役吏全部召集起来,立即将强盗擒住,由此名声大振。

嘉靖三十二年 (1553年),张佳胤拜会明文坛“后七子 ”盟主李攀龙,“出其诗为贽 ,于鳞大善之,与折节讲钧礼然,公益心仪于鳞矣。”从此,张佳胤与七子派结下不解之缘。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拜户部福建司主事,道改兵部职方,期间结识王世贞、宗臣、吴国伦等 “后七子”成员 ,相与酬唱,游处甚欢。

嘉靖三十六年 (1557年),张佳胤因父丧守制在乡,特意前往泸州拜会杨慎,并结识曾玙、熊过,相与饮酒游赏,并于次年成立诗社 “汐社”,结紫房诗会,诗酒唱和。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迁礼部郎中。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因严嵩父子嫌其不曾主动投靠门下,以风霾考察(暗中考察属官材料失实)为由,贬谪张佳胤为陈州同知。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迁蒲州知州,期间治理黄河。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调河南按察司佥事,旋任云南提学佥事。

隆庆二年(1568年),任广西布政司左参议。

隆庆三年(1569年),调河南按察司副使,旋任大名兵备副使,分守甘州。

隆庆四年(1570年),迁山西按察使。

隆庆五年(1571年)冬,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

万历元年(1573年),至九江,平定安庆兵变。后坐安庆兵变勘狱辞不合,迁南京鸿胪卿,就地转光禄卿。

万历三年(1575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次年,因母丧归故里。

万历七年(1579年)复职,先后巡抚保定、陕西、宣府(今河北宣化)。宣府,明九边之一,乃防御当时蒙古南下之重镇,张佳胤设计制服塞外桀骜不驯、四处抢劫的头人满五大。

万历八年(1580年),修长城万六千九百四十尺(约合十余里),升兵部右侍郎。

万历十年(1582年)春,浙江巡抚吴善言奉诏减月饷,杭州兵变, 张佳胤兼右佥都御史,署浙江巡抚,奉命勘乱。因主持对浙江兵变的镇压有功,获神宗传诏嘉奖,赐飞鱼服,迁兵部左侍郎,加右都御史。在浙江,岛夷(倭寇)来犯,张佳胤励楼船将军逆击败之。

万历十一年(1583年),任兵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曾遣部将李成梁屡破鞑靼插汉儿部,以功连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衔。旋即召还朝中,主持兵部事务。神宗根据功劳,赐一品诰命。

万历十四年(1586年),受御史许守恩、徐元复参劾,遂三疏谢病归。根据王世贞《居来张公墓志铭》描述,张佳胤是因为受中贵人中伤才上书请辞。而《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收有《张佳胤致某人函》一通,则称张佳胤因帮助“直谏忤上,廷杖为民”的礼部员外郎卢洪春,而得罪文书房阉人(宦官),“其阉乘机冷语激动上怒”,被迫辞官,

万历十六年(1588年),患风疾不起,闰六月十六日(8月7日),张佳胤病逝,享年六十二岁。追赠少保,葬于崌崃山(今重庆市铜梁区巴川镇龙、凤山之间)。

明熹宗天启(1621年—1627年)初年,追谥“襄宪”。

文学成就

张佳胤工诗文,为明文坛“嘉靖后五子”、“后七子”之一,与明文坛“后七子”、文坛领袖李攀龙、王世贞、宗臣、吴国伦唱和,深受他们复古主张的影响,主格调,讲法度,大力攘斥当时文坛上的空浮之弊和“主理”现象。不过 ,异于“后七子”其他成员的是他强调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中的真情贯注。其《沧溟先生集序》曰:“诗依情,情发而葩,约之以韵;文依事,事述而核,衍之成篇 。”《复友人论时学》(《崌崃集》卷五十四)又云:“某惟诗者持也,古人亦云持人性情。三百之蔽义归无邪而已。夫人禀七情,有触斯发,对境咏志,天籁自鸣。”有学者甚至认为,“他先于公安三袁而标举性灵说,成为这一学说的首倡者”。

张佳胤的作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其散文有各类赠序、游记、书牍、行状、祭文等,成就不高。其诗歌以七律、五律和七言古诗最具代表性,或叙写山川风景、羁旅乡愁,或抒发奔走边塞、戎马倥偬的胸襟怀抱,或抨击社会弊端、感叹志士沦落,情感真实充沛,风格高迈俊朗,慷慨奋厉,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张佳胤一生宦海沉浮,奔走于塞北滇南之间,足迹几遍天下,大江南北之胜迹屡屡散人其诗境,造语新奇,风格豪壮。自夔门东出巴蜀,乃得一览三峡之峻美,“十二高峰生眼前,晴光次第开苍烟。危石曲藏古老洞 ,断岩倒挂飞来泉。”(《巫峡行》)。出使闽越,他得以 “高台落日对江风,眺尽孤城海色中。”(《平远台晚眺同吉侍御李户曹》)。按察云南,南疆之奇山丽水更让他惊叹不已,“西南天尽见雄都,气象中原自不殊。山削芙蓉青并出 ,日衔湖水色平铺”(《入滇城》)。历职晋冀,北国山川的粗犷又激发其胸中豪气,“矫首青冥万里看,河流秋色不胜寒。天风洒扫中条石,坐折长虹作钓竿。”(《登太行山四首》其一)。其《宿黄牛峡》一诗最为人称道 :

春到黄牛峡,江辞白帝城。楚云高不落,巴水去无声。

绝塞书难得,孤舟月更明。棹歌听自短,几处夜猿鸣 。

全诗写三峡旅思,巴水楚云,月明猿啼,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尤其是 “楚云”一联意境阔大,格调高迈,人谓 “殊有神境”。

张佳胤少小即有英雄气,入仕后又常处军旅,故其作品于山川风物、羁旅乡愁之外,更多的是抒写个人豪情壮志,或借送别怀人而感世忧时,针砭时弊,在短歌长吟之中悲叹才士不遇 、英雄沦落,如 “胡为抱策伴春归,长使英雄泪欲挥”(《韩生别余燕京余伤其抱志不售也遂作歌》)、“英雄落魄无古今,山川到处堪沉吟”(《秋日登吹台怀吴明卿》)、 “逢人难说投珠事,闭户空悬抱瓮心。浮世功名会有数,英雄自古隐屠沽 ”(《醉歌行送王懋行佥事之豫章》),情蕴深沉而凝重。又如七律 《同陈双山宪使偕其弟季山水部登乌石山四首》其一:

万山同登江上台,海门东望思悠哉。衔杯雷雨千峰过,立马云天四塞开。

绝域风流逢谢陆,中原词赋愧邹枚。相看羽翼南溟近,徙倚浮空大鸟来。

乌石山在今浙江衢州 ,此诗 即作于万历十年(1582年),张佳胤巡抚浙江平定马、刘之乱后,“请缨系越深惭我 ,杖屐登山亦有君”(《登乌石山四首》其四),登高望远,峰峦林立,信马闲赏之际,雨收云散,极目寥廓,一句 “衔杯雷雨千峰过,立马云天四塞开”,洗练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挥洒自如、从容自负的儒将形象,高华雄峻,意气飞扬。朱彝尊赞云:“肖甫以功业显,其诗亦多慨慷奋厉之气,与仰屋梁著书者不同。”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古代山水诗一百首》中,亦选有张佳胤“登函关城楼”一首。

猜你喜欢
景星
两汉佚名

景星显见,信星彪列,象载昭庭,日亲以察。

参侔开阖,爰推本纪,汾脽出鼎,皇佑元始。

五音六律,依韦飨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

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

殷殷钟石羽龠鸣。河龙供鲤醇牺牲。

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

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

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述酒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

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

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阳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

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东方未明
先秦佚名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农父
唐代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和子由论书
宋代苏轼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行行游且猎篇
唐代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古歌
两汉佚名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古诗词
诗人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