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姜宸英

姜宸英


[ 清代 ]

姜宸英(1628-1699),明末清初书法家、史学家,与朱彝尊、严绳孙并称“江南三布衣”。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明末诸生,康熙十九年以布衣荐入明史馆任纂修官,分撰刑法志,记述明三百年间诏狱、廷杖、立枷、东西厂卫之害。又从徐乾学在洞庭山修《大清一统志》。在京因得罪大学士明珠受冷遇。康熙三十六年70岁始成进士,以殿试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越两年为顺天乡试副考官,因主考官舞弊,被连累下狱死。著有《湛园集》、《苇间集》、《海防总论》。

人物生平

布衣修史

明崇祯元年(1628年)出生的姜宸英从小受到其祖辈父辈的影响,以才思敏捷、博闻强记而著名。康熙17年(1678年),在平定三藩之后,清廷为稳定人心,网罗人才,特开博学鸿词科。这是有别于乡试和会试的特殊科制,规定凡学行兼优,文词卓越者,由京官三品以上,各省督抚布按官员推荐,无论是否中过举,都可以参加。当时姜宸英已在翰林院担任纂修明史的任务,对明代的厂卫制度及刑法有其独到的见解,得到了当时主持明史修编的内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徐乾学和翰林学士叶方霭的赏识。徐乾学把明史稿进呈御览后,康熙大加赞赏,说姜宸英与另两位修史的人员朱彝尊、严绳孙是海内三布衣。开创了有清以来 “布衣修史”的先河,叶方霭更是竭尽全力,荐举姜宸英参加博学鸿词科。然而,这场恩科并未改变姜宸英的命运,最后还是名落孙山。在叶方霭的极力推举下,姜宸英才正式列为修编明史的人员,领取相当于七品官员的俸禄。

交契容若

在完成《明史》的编修任务后,清廷又开始了《一统志》的编修。主持这一编修任务的是左都御史徐元文。因徐元文是徐乾学之弟,故姜宸英仍有机会出入尚书府第,并在徐乾学的荐引下,结识了虽年轻而在文坛已享有盛名的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是满族正黄旗人,其父纳兰明珠是当朝首辅,权倾朝野,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出人意料的是,纳兰性德这位八旗子弟并没有醉心于权术,却对发轫于中原的古典诗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纳兰性德凭借其对艺术领悟的天性和聪颖绝伦的资质,在对汉文化的自觉吸收与再造过程中,把明末以来已趋向颓废的词的创作,再次推向了兴盛。他在遍览了唐宋名家的词作之后,认为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绕烟水迷离之致。”他的这种审美情趣为他的词创作奠定了一个基调,那就是抒发个性的激情与展现才华的禀赋相结合,从而成就了他饮誉中原大地的艺术高峰。

姜宸英性情孤傲,纳兰性德虽出身贵族,却主张个性的张扬,这是他与姜宸英在交往中得以沟通的重要前提。除了姜宸英外,还有当时的一些名流如梁佩兰,顾贞观,吴天章,朱彝尊等人经常聚会欢宴,吟诗填词,他们避开官场的争斗角逐,以词牌唱酬作桥梁,既咏叹明亡清兴的无奈,又注重彼此间以文会友的情谊,创作了一大批被后人认为是清新秀隽、自然超逸的传世之作。须知道,这类词作的问世和流传,是冒有极大风险的。这是因为,当时的时局虽渐趋稳定,但还是有不少晚明遗民打着 “反清复明”的旗帜,暗中积极活动,不肯受制于清廷。也许是纳兰性德的特殊身份,也许是康熙忙于政务,没有空暇去过问这些文人的活动,使他们的词作在流传后并没有带来严重的后果。

纳兰性德自幼学习射骑,文武兼备,自16岁中进士以后,就被授予三等侍卫,不久又升迁一等。就是这么个仕途通达,灵性十足的贵胄子弟,却偏偏与康熙所推行的文化政策格格不入,这使得他的许多宏伟抱负难以实现,于是就有了 “向樽前,拭尽英雄泪”, “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等弃世嫉俗的作品。这种郁郁不得志的心态与当时姜宸英的处境十分相似,这也许就是两人成为莫逆之交的环境因素。

康熙24年 (1685年),纳兰性德在与姜宸英,朱彝尊、顾贞观等人聚会豪饮后,又作了 《夜合花》一词,词完便猝然而逝,年仅31岁。挚友的突然病故,使姜宸英悲痛欲绝。一连几天,他茶饭不思,泪涕滂沱。为表示哀悼,他专门写了一篇祭文,以寄托哀思。 “我常对客欠伸,兄不余傲,知我任其真;我时谩骂无问高爵,兄不余狂知我疾恶;激论事,眼瞪舌,兄为抵掌助之叫号。”这是姜宸英与纳兰性德交往的真实写照。也可见两人友谊非同一般。为纪念这位年青的故友,姜宸英与几位文友把纳兰性德的词作加以搜集整理,编印成册,取名为 《纳兰词》,后来一并入 《通志堂集》。

入仕罹难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得中进士,并在殿试中还得了第3名,被康熙授予翰林院编修,这时,他已是一位白发皓首的七旬老翁了。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副主考官,是科发榜后,物议沸腾,当时落第士子戏称:“老姜全无辣味,小李大有甜头。”因科场案牵连,十一月丁酉(初三日),被江南道御史鹿祐弹劾,姜宸英与李蟠入狱,宸英饮药自尽,死于狱中。死前自拟挽联:“这回算吃亏受罪,只因入了孔氏牢门,坐冷板凳,作老猢狲,只说是限期弗满,竟挨到头童齿豁,两袖俱空,书呆子何足算也;此去却喜地欢天,必须假得孟婆村道,赏剑树花,观刀山瀑,方可称眼界别开,和这些酒鬼诗魔,一堂常聚,南面王以加之耳。”不久康熙得知浙江宁波考生姚观确有文才,下旨释放姜宸英,追回被充军的李蟠。康熙得知宸英已于狱中自尽,痛惜咨嗟不已。

二十岁赴科场,七十岁钦点探花,这条路走了整整半个世纪。然而,高中探花仅二年,就因顺天乡试案被牵连,自杀狱中。

个人成就

书法

姜宸英擅书法,与笪重光、汪士鉴、何焯并称为“康熙四家”,为清代帖学的代表人物。宗米芾、董其昌,书法以摹古为本,融合各家之长,七十岁后作小楷颇精。山水笔墨遒劲,气味幽雅。楷法虞、褚、欧阳,以小楷为第一。惟其书拘谨少变化。包世臣称其行书能品上。杨宾 《大瓢偶笔》 评曰:“西溟少时学米(芾)、董(其昌)书有名,至戊辰后,方用第四指学晋人书,丁丑后方用大指,专工小楷,是时年已七十矣。使其少时即知笔法,力学至老,岂非丰劳功后一人哉?”。《频罗庵论书》言:韦间先生每临帖多佳,能以自家性情,合古人神理,不似而似,所以妙也 。亦兼精鉴,名重一时。家藏籣亭石刻,至今扬本称姜氏兰亭。“

“韦间先生每临帖多佳,能以自家性情,合古人神理,不似而似,所以妙也。”——《频罗庵论书》

文史

姜宸英曾参与修纂《明史》,史称为文“宏博雅健,但叙事稍差”。姜宸英深谙经史之学,为文有根柢,善于通过史论阐发一些颇有意义的见解。如《楚子文论》中“自古人才难得也;用一人百人得而挠之,则功不可以成。”《二氏论》评述佛道二教源流,结尾抨击当世一些儒者,如同“舍其家千金之璧而羡人之瓦缶釜瓮以为美,然且不惜穿穴而求得之”。此外,如《张使君提调陕西乡试闱政记》,揭发科举考试的弊病;《明史刑法志总论拟稿》,历数明代刑法种种弊端;《江防总论拟稿》、《海防总论拟稿》概论水域边防利害,显出作者博学多识;《五七言诗选序》论述诗体通变,明白贯通,成一家之言。

他也能诗词,如《赠陆翼王征君》、《偶题有讽》、《杂咏》等诗,〔临江仙〕《秋柳》、〔蝶恋花〕等词,或抒愁怀,或感身世,颇有寄托。

姜宸英著有《湛园未定稿》、《湛园题跋》、 《苇间诗集》、《西溟文钞》 等。另有《姜先生全集》33卷由后人编撰。

猜你喜欢
景星
两汉佚名

景星显见,信星彪列,象载昭庭,日亲以察。

参侔开阖,爰推本纪,汾脽出鼎,皇佑元始。

五音六律,依韦飨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

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

殷殷钟石羽龠鸣。河龙供鲤醇牺牲。

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

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

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述酒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

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

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阳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

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东方未明
先秦佚名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农父
唐代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和子由论书
宋代苏轼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行行游且猎篇
唐代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古歌
两汉佚名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古诗词
诗人合称
©做文学网 蜀ICP备2023005996号-13 反 馈
公网安备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