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季振宜

季振宜


[ 清代 ]

(1630—?)清江南泰兴人,字诜兮,号沧苇。季开生弟。顺治四年进士,授浙江兰溪知县。历任刑部主事、户部员外郎、郎中、浙江道御史。家豪富,族人三百余家,皆有复道可通。藏书富甲海内。辑唐代一千八百九十五家诗为《唐诗》,为后时编辑《全唐诗》底本之一。有《季沧苇书目》、《静思堂诗集》。

人物生平

季振宜少负异才,聪颖过人,过目成诵,诗风文采及治学之勤,尤为人称道。

清顺治三年,振宜考中举人,时年17岁,第二年成进士,如此年少而又“联捷”登第,为全县绝无仅有。季振宜初任浙江兰溪县令,有政绩,升为刑部主事,历任户部员外郎、郎中、广西道御史,后考选浙江道御史。他为官恪尽职守,风节凛然,弹章数十上,屡劾权要;言事、献策、选贤多所建白。大学士刘正宗、吏部尚书黄廷机、侍郎岳思泰就因为独揽权要、结党营私、收受贿赂而被季振宜上本参倒。

康熙九年,季振宜为河工科派事,经廉访得知,总河臣在正常治河夫役外,借协济之名向各州、县加派钱粮,州、县只得向百姓摊派,百姓无奈,只有逃亡。季振宜将此情上奏,恳求皇上免百姓额外负担。康熙批准了季振宜的奏章,豁免了本县当年河夫银27000两,同时,扬州所属各州、县都得到宽减。季振宜一本奏章,解万家百姓苦难,蜚声乡里。以后季振宜又巡盐河东(今山西黄河以东),不久乞归。

虽然季振宜官声之佳传播朝野,但使他具有更大的历史影响的却是他那“富备甲天下”的藏书。

家庭情况

季振宜的祖父季三卿,字鸣寰,明崇祯朝廪贡,生有四子。长子谨庸,明万历朝副贡。次子寓庸(即季振宜父),字因是,明天启元年中举,次年中进士,历官浙江余姚、临海及河南祥符(今开封市)县令,有政声。后任吏部主事,因和权奸魏忠贤的党羽不合,辞官归里,70岁时犹协助泰兴知县陈棐抵御海寇及处理其他乱事,享年84岁,死后人祀乡贤祠。四子道庸,清顺治三年岁贡,任湖广兴国州知州。

兄长季开生和他本人也是进士,都是与书本打交道的,可谓家学渊源。季家除做官外,又经营盐业,这就为其购书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季寓庸不但藏书,还收藏字画,东晋王羲之的摹本《神龙兰亭》和元朝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都曾为其收藏。《富春山居图》现一半藏在浙江博物馆,一半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到季振宜手中,他又去江南各地搜求了很多,更得毛晋、钱曾两家藏书,所以他的藏书便“富甲天下”了。单“嘉树”园的“静思堂”和“辛夷馆”内就藏有宋版、元版、抄本100多种27000余卷(本)。他曾将所藏宋版书编录成《延令宋版书目》(又名《季沧苇书目》),后由乾隆时人、校勘家黄丕烈刻印传世。季振宜的藏书印有“宋本”“御史之章”“紫玉元居宝刻”、“季沧苇图书记”、“沧苇”、“季振宜读书”、“季振宜字诜兮号沧苇”、“季振宜藏书”等,我们可据此来鉴别版本。由于季振宜对藏书的记载准确,而被后人尊称为“善本目录之泰斗”。

《季沧苇藏书目》一卷,卷段题名《延令宋版书目》,著录图书约千种,编排次序乖谬,载记版本甚略,或刻或抄,并不详明时代。季振宜继承钱遵王部分珍藏秘本,构成清代藏书源流的重要环节。嘉庆十年,黄丕烈重新校勘整理,并将所见所藏季沧苇藏本的流向,略著各条之下,增加了其利用价值,并开以知见版本注记书目的先例,收于《士礼居丛书》。

季振宜与钱曾是同时代人,钱曾的族叔钱谦益是明末著名学者,书坊老板常请他鉴别版本真伪,因此钱谦益收藏很丰富。钱谦益死后,藏书归了钱曾,本来钱曾的藏书应当胜过季振宜,但是季家收藏的一种“旋风装”的本子却让钱曾大饱了眼福。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在《涵芬楼烬余书录》中引钱曾的话说:“吴彩鸾所书《唐韵》,余在泰兴季因是家见之,正作旋风叶卷子,其装潢皆非今人所晓。”这种“旋风装”又叫“龙鳞装”,今只有故宫博物院收藏一本。

收藏大家

父季寓庸,字因是,明天启进士,官吏部侍郎,喜好书画和收藏,曾建造有藏书画处为“嘉树园”,并有“季寓庸珍藏书画印”藏书章。

明末清初,藏书风很盛,一是做学问的需要,二是社会风尚如此。常熟毛晋,建“汲古阁”藏书,其中多宋、元刻本,还主持校刻了《十三经》、《十七史》等书,又抄录罕见秘本,缮写精良,后人称之为“毛抄”。毛家没落后,其后人将藏书多卖给了季振宜。著名学者钱谦益建“绛云楼”藏书,顺治七年,该楼和七十三大椟书被火烧毁,幸存于家中的宋、元刻本以后给了其族侄钱曾。钱曾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单《述古堂藏书目》和《宋版书目》就有2295种之多,以后又将陆续所得之书与“述古堂"藏书合辑为《也是园书目》,共收3800余种。钱曾死后,藏书也归了季振宜。精本佳椠极多。藏书楼名“静思堂”。乾隆间御刻《五经萃室》、《周易》、《诗经》、《尚书》、《春秋》等,皆宋本,均钤有其藏书印。编《季苍苇书目》1卷,分《延令宋版书目》、《宋元杂版书》、《崇祯历书总目》、《经解目录》4部分,著录1 200种,27 000卷。有关钱曾的藏书,在此书目中著录比《述古堂书目》详细。黄丕烈为此目作序。藏书印有“季振宜藏书”、“沧苇”、“吾道在沧州及柱下史”、“半窗明月”、“熟读精思”、“得之千载外正赖古人书”、“季氏家藏”、“两河使者”、“御史之章”、“御史振宜之章”、“平章季子收藏图书”、“季振宜字诜今号沧苇”、“平阳季子之章”等。所藏书在其离世后全部归于徐乾学“传是楼”和清内府。

子季应召,字葵藏,一字蒲征,号百子山人,亦能藏书。有藏书印为“虑斋”、“季应召印”等。工于画猫。得者贴壁上吓鼠,有“活猫不如季猫”之誉。

季振宜不但是著名的藏书家,而且是版本学家、校勘家。文物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古书版本鉴定》(李致忠著)曾多次论及他对百家、经、史、诗赋等典籍的校勘之功。他曾花10年时间,将唐诗编纂成《汇集全唐诗》共717卷160册,收入1859位作者的42931首诗,康熙御定的《全唐诗》就是以此为底本校补而成的。他还著有《听雨楼集》2卷、《精思堂集》和《诗稿》2卷、《奏疏》2卷,均散落不知何处。季家藏书的散出时间约在乾隆后期,嘉庆二年编的《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中已载有季振宜家之旧藏,据说是由何义门介绍,一部分归于怡亲王,后怡亲王被杀而流人大内,还有部分则流落民间了。民国十四年,清室善后委员会曾清点存书,后故宫博物院成立,与“文渊阁”书合并收藏,国民党撤退时被带到台湾去了,季家旧藏或有在内也未可知。

季振宜归隐林泉后,与邓汉仪、冯砚祥、杨尚贤、周季隰、陈维崧、朱彝尊、严绳孙、姜宸英等交游。其中陈维崧系明末四大公子之一陈贞慧的儿子,为清初骈文大家,所撰人争传颂,《四库全书》收入他的著作《陈检讨四六》20卷,另有《湖海楼集》等行于世。朱彝尊、严绳孙、姜宸英当时被称为“江南三布衣”,都是名噪一时之士。他们经常聚会于“嘉树”园中,诗酒唱和,甚为相得。姜宸英曾为之作《嘉树园记》。

猜你喜欢
景星
两汉佚名

景星显见,信星彪列,象载昭庭,日亲以察。

参侔开阖,爰推本纪,汾脽出鼎,皇佑元始。

五音六律,依韦飨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

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

殷殷钟石羽龠鸣。河龙供鲤醇牺牲。

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

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

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述酒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

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

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阳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

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东方未明
先秦佚名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农父
唐代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和子由论书
宋代苏轼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行行游且猎篇
唐代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古歌
两汉佚名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古诗词
诗人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