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陈元光

陈元光


[ 唐代 ]

陈元光(657—711年),字廷炬,号龙湖。唐朝 河东道人[(一说河南光州人,今河南省潢川县。)。漳州首任刺史。他是闽台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被奉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将军自未弱冠之年即随父率众南下,直至殉职,始终坚守在闽戍地,长达四十二年;治闽有方,开科选才,任用贤士,招抚流亡,烧荒屯垦,兴办学校,劝民读书。号称“蛮荒”之地的闽南,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陈元光成为促进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合的奠基者。陈元光去世后,被后世尊奉为“开漳圣王”。潮州诗萃》收录其排律诗三首,后人编有《龙湖集》48首,《全唐诗》及外编录其7首。 ► 陈元光的诗词

人物生平

平定啸乱

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泉潮间蛮獠反,唐高宗下诏命陈政为总岭南行军总管事。“民苦蛮獠之乱,佥乞镇帅以靖边方。”归德将军陈政正是在此时临危受命,以岭南行军总管的身份,率领3600名府兵、123员战将,从河南固始县出发,南下入闽平乱。其子陈元光时年13岁,也加入南下的唐军。陈政率领唐军顺着淮河进入大运河,沿运河南下进入浙江,再由仙霞岭入闽,连克数座蛮獠盘踞的峒寨后,直抵位于今华安县的九龙山地界。在此地,由于众寡悬殊,唐军一时无法突围,加上来自中原的府兵水土不服,难以忍受“蛮獠之区,瘴疠之地”的温湿气候,许多将士染病不起。陷入困境的唐军无奈退守九龙山,上奏朝廷请求增派援兵。

总章三年(公元670年),陈政的两位胞兄率领府兵及军眷5000多人“尽室南来”,包括75岁高龄的母亲魏太夫人。行军途中,两位兄长相继病逝,魏太夫人毅然代替儿子,将援兵带到九龙山,与陈政会合。唐军军威大振,一举突出重围。九龙山大捷后,唐军一路征战,连克36个蛮獠山寨。今天的漳浦县盘陀镇,还留存有一座娘仔庙。庙的主人娘慧仙,是曾与一众山寇啸聚山林的娘子寨寨主。陈政父子派部下李伯瑶潜入寨中,智取娘慧仙,将其招安。拔除最后一座山寨后,唐军越过蒲葵关,落脚于云霄县火田镇火田村,在此安营扎寨,取得平乱的决定性胜利。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陈政积劳成疾,卒于云霄,埋骨将军山。21岁的陈元光子承父业,执掌帅印,继续带领陈家军开发南蛮之地。“陈元光认为,生产落后、民性凶悍、缺乏管理、失之教育,是这一带经常发生暴乱的根源。”长期从事开漳圣王文化研究的民俗专家方群达说,为保此地长治久安,陈元光在入闽的第14年,上书朝廷,奏请设置州郡。两年后,武则天批准在泉州、潮州之间设置漳州,最早的郡治就位于云霄。陈元光被任命为漳州史上的首位刺史。

开漳治州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呈请皇帝在泉州、朝州之间设郡县,以利加强对漳州地区的封建统治。 在火田村火田溪中游,至今残存着一段长约30米的水坝,当地百姓称其为“军坡”,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是陈将军率开漳将士屯垦时兴建的水利工程,坝长120米,引水渠全长4000米。”汤毓贤说,“军坡”的灌溉面积达千亩以上,是福建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历经沧海桑田,至今仍惠泽一方。

“军坡”是陈元光重视生产的历史见证。闽南战事方息,陈元光心心念念的便是如何建设新漳州。那时的漳州,生产落后,野兽出没,尚未开化,历多年战乱后更是百业凋零,民不聊生。

建立一个新州郡不易,建设一个新州郡更难。陈元光治漳的第一步是发展生产。火田村是陈元光在漳州建立的第一个村落,村名历经千年,未曾更改。当年,陈元光带领将士,与流民一起在这里开垦土地,依户分田,种植庄稼。士兵们“平居则狩猎,有役则战守”。寓兵于农的政策,大大推动了这块“处女地”的开发。陈元光将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闽南,让当地百姓掌握了铁器牛耕,走出刀耕火种的落后状态。

开漳将士中多能工巧匠,善纺织、烧陶、冶铁,填补了闽地手工业的空白。陈元光实行“通商惠农”政策,使漳州迅速成都为南方商业重镇。同时,当地的交通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九龙江、漳江等成为重要航道。渔业因此兴盛,鲨鱼皮是当时漳州的主要贡品。

在漳州市芗城区,一座盛唐遗迹记录着漳州教育的发端,它就是松洲书院。

“松洲书院是中国最早以书院命名的一所学校,也是福建省最早的书院之一,由陈元光之子创建。”汤毓贤说,陈元光坚持“其本在创州县,其要则在闪庠序”。为此,他首开先河,在漳州创办乡校,推行科举制度。漳州从此重学风气盛行,开启了文风鼎盛的时代。改善汉蛮关系,是陈元光主政漳州的又一功绩。面对蛮獠的反抗,陈元光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对于愿意归顺的蛮族,进行安抚,编入户籍,实行区划自治,保其生活安定。他还鼓励部下与蛮獠通婚,以促进民族融合。为此,他身体力行,迎娶当地种氏为妻,打破了过去蛮人不与外人通婚的传统。

经过近40年的开发建设,漳州从不毛之地变身民风淳厚、百业兴旺的乐土。“方数千里,无桴鼓之声”,汉蛮和谐共处,少有战事;“花卉三冬绿,嘉禾二度新”,一派繁荣景象。

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潮州一带残寇复起,陈元光率轻骑御敌,途中陷入包围,因寡不敌众,最后身负重伤,战死沙场。漳州全城哀痛,军民们最初把他葬于云霄大峙原,这座山也因百姓在山头挂满白色葛布,得名葛布山。

源祭圣王

陈元光死后,历朝历代感念其开漳之功,相继对其进行褒封。自唐以来,历代朝廷对陈元光的追封计达22次,仅两宋就有15次之多。清乾隆年间,陈元光被追封为“开漳圣王”。至此,一代功臣,登上了神坛,受后人朝拜。

陈元光及87姓府兵的后裔在闽南地区落地生根,成为日后漳州、泉州、潮汕地区的主要人口成分。唐以后,开漳后裔不断向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地区迁徙,落籍当地的同时,也带去了开漳圣王信仰文化。从此,开漳圣王成为两岸共同信奉的神祇。

陈元光的事迹,未见于新旧唐书。“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千百年来,两岸百姓用自己的方式纪念着这位创业先人,为他而建的威惠庙香火长盛不衰。

家庭成员

祖父:(生卒年未详)陈犊,字克耕,祖籍山西河东,隋朝将领陈果仁之子,驻守河南光州,隋朝末年说服陈果仁以五万精兵降唐,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功拜玉钤卫翊府中郎将,封开国元勋济美嘉庆侯,原配卒。

祖母:魏敬(599—691)字玉珏,号云霄,世称魏妈,河南光州固始人,隋朝中书令魏潜之女。

父亲:陈政(616-677年)字一民,号素轩,河东人,迁居光州固始县(今河南固始县)。生于隋大业十二年、青年时随父陈犊(字克耕)从唐太宗打天下,攻克山西临汾等郡县,功拜玉钤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父陈犊,陈政为陈犊与魏敬之子,排行第三。

儿子:陈珦(?~742年),字朝佩。陈元光子,生于火田村(该村在漳州建州时为漳浦县地)。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以明经登第。当时武后称帝已10余年,陈珦见朝中显贵互相倾轧,遂上疏请求归养。

孙子:陈酆(?~779年),字有芑,陈元光孙、陈珦之子。天宝(742年至755年)中期,授朝散大夫、中郎将、漳州刺史。殳伯梁他调,陈酆继任漳州刺史。大历十四年(779年)陈酆逝世,谥忠宪。

曾孙:陈谟(生卒年未详),字以忠。陈酆之子。建中二年(781年)代理漳州刺史。

后世纪念

墓葬

位于漳州市市郊浦南镇石鼓山,距市区15公里。墓碑题“唐开漳陈将军墓”墓前有石羊、石狮及华表各一对。陈元光(公元657—711年),字廷巨,号龙湖,光州固始人,为唐朝归德将军陈政之子,博通经史韬略,自著兵书,父亡后,他接替父职,受命任鹰扬将军。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获准在泉、潮之间建置漳州郡治,并首任刺史长达26年。他厉行法治,重视垦荒,兴修水利对开发漳州作出卓越贡献。公元落711年,陈元光战死并葬于绥安溪大峙原(今漳浦盘陀大崎湾),墓呈圆丘形,墓前碑文为:“唐开漳陈将军墓”。被尊奉为“开漳圣王”。

后世纪念

陈元光祖祠:位于河南省固始县陈集乡陈集村。又名将军祠。唐代大将陈元光后裔所建。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重修。现存正殿五间,大式硬山灰瓦顶。殿内支柱,有厢房等建筑十四间,硬山灰瓦顶,保存较完好。

陈元光广场 :固始县政府于2004年5月在县城中心地带建成陈元光广场投入使用,广场以固始后裔“开漳圣王”陈元光命名,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2006年9月,由固始县姊妹县云霄县捐赠的陈元光雕像落成;其高7.11米,长5.55米,宽2.55米,总重35吨,用石123块,现已成为广场标志性建筑。

现今漳州市浦南乡有一座陈元光墓,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保护文物。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海内外陈氏宗亲前往寻根问祖者不计其数。

据统计,漳州供奉“开漳圣王”的庙宇登记在册有251座,而“开漳圣王”庙宇在台湾则达360多座。海内外“开漳圣王”2000多万信众中,台湾信众近500万人,近80座宫庙成立了“台湾开漳圣王庙团联谊会”。

每年十一月初五,闽南隆冬时节这一天,来自海内外的陈氏后裔、来自海内外的陈氏后裔、漳籍同胞均集于芗城浦南镇石鼓山开漳圣王陈元光陵园,缅怀先贤的伟绩和功德。

猜你喜欢
景星
两汉佚名

景星显见,信星彪列,象载昭庭,日亲以察。

参侔开阖,爰推本纪,汾脽出鼎,皇佑元始。

五音六律,依韦飨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

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

殷殷钟石羽龠鸣。河龙供鲤醇牺牲。

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

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

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述酒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

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

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阳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

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东方未明
先秦佚名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农父
唐代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和子由论书
宋代苏轼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行行游且猎篇
唐代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古歌
两汉佚名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古诗词
诗人合称
©做文学网 蜀ICP备2023005996号-13 反 馈
公网安备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