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刘统勋

刘统勋


[ 清代 ]

刘统勋(1698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清朝政治家。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刘统勋官至宰相,为政四十余载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猝逝于上朝途中,乾隆皇帝闻讯慨叹失去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谥号文正。 ► 刘统勋的诗词

人物生平

书香门第

刘统勋,字尔钝,号延清,祖籍山东诸城(今高密),康熙三十八年(1698年)出生于陕西羌州。父亲刘棨是康熙朝进士,生刘统勋时担任羌州知州,后调任四川布政使。刘统勋的祖父刘必显也是进士出身,曾任户部广西司员外郎。刘统勋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得到良好的教育。

初入仕途

刘统勋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中举人,雍正二年(1724年)考取进士,被翰林院选为庶吉士,担任编修。雍正时期,刘统勋历任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和詹事等职务。

乾隆元年(1736年),皇帝将刘统勋提拔为内阁学士,跟随大学士嵇曾筠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和治水之法。乾隆二年(1737年),刘统勋升任刑部侍郎,留在浙江继续工作,翌年返还京城。乾隆四年(1737年),刘统勋因母亲病逝而辞官回家守孝。

直言敢谏

乾隆六年(1739年),刘统勋守孝期满,被朝廷任命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负责监察朝廷官员言行。不久后刘统勋向皇帝上疏,参奏大学士张廷玉和尚书讷亲,称:“大学士张廷玉历经三朝重用,名望很盛,但晚年实在应当谦谨些,外面对他的责备已经很多。有舆论说现在缙绅望族里,张、姚两姓占据一半,他们互相通婚,为官举荐时互相包庇。请皇上三年内不要提拔重用张廷玉。”又称:“尚书讷亲管辖吏部和户部,部中议论大事,讷亲说什么别人必须执行,完全没有心存谦诚、集思广益。请皇上给予他批评,让他反省改正错误。”

两个奏章呈上后,乾隆答复道:“朕认为张廷玉和讷亲如果不擅自作威作福,刘统勋必不敢上这样的奏章。大臣责任重大,原本就不能避免别人的指责。听到别人指出缺点应当高兴,这是古人所崇尚的。如果心存不快或嫌怨,那就没有大臣的气度了。”随后乾隆将两人革职,并将刘统勋直言敢谏的奏疏公开给众臣看,刘统勋由此名闻朝野。

治水能臣

乾隆十一年(1746年),刘统勋出任漕运总督,开启了自己督修河道、治理水患之路。乾隆十三年(1748年),刘统勋与大学士高斌巡查山东赈灾情况,并勘察河道。当时运河涨水很快,刘统勋上疏请求通过濬聊城引河分流,将运河之水引出大海。并下令将德州哨马营和东平戴村两处堤坝的高度降低,秋天后又将沂州江枫口两处堤坝的高度提升,使得河水有所阻截,防止了溃坝和水灾。不久后刘统勋升任工部尚书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后又调任刑部尚书。

乾隆十八年(1753年),江南邵伯湖减水二闸和高邮车逻坝决口,刘统勋与尚书策楞前往视察,查出河道官员账目亏空、延误治河,据实上奏。河道总督高斌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被撤职,贪污钱款的官吏遭到严惩。同年九月,铜山小店汛河决口,刘统勋又查办出一批贪污渎职的官吏,上疏将不作为的官员李焞和张宾处死,并亲自驻守铜山监督塞河,直到十二月工程告结。

乾隆十九年(1754年),刘统勋升任太子太傅兼陕甘总督,得到赏赐孔雀花翎。乾隆命他巡视巴里坤和哈密驻兵,负责筹办军营、官兵和马驼粮饷,刘统勋忠于职守。此后遇到睦尔撒纳(回部首领)出兵扰乱新疆伊犁,定西将军永常被迫退师巴里坤。因赞同永常退兵哈密,刘统勋直言上奏请求舍弃巴里坤改为退守哈密,置空城以避敌锋。皇帝看后责备刘统勋附和永常,是置军威于不顾,下令将刘统勋和永常革职押解回京。不久后敌军败,乾隆怒息,认为主要责任在将军永常,刘统勋虽然进谏不当,但比起缄默不言的人忠心可恕,决定从宽免罪,补授刑部尚书。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铜山县孙家集黄河漫溢,河务总督富勒赫因无能被撤职,刘统勋暂代其职,督促修筑堤坝事宜,至到冬天得以竣工。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秋天,河南祥符和杨桥等处黄河漫溢,水退后需要修筑堤坝,河道官吏却以修坝的干草不够为托辞百般怠工。刘统勋知道当中肯定有问题,微服私访,发现有大小车数百辆满载干草,捆好后却被搁置,旁边则有人哭泣。刘统勋上前询问,回答说官吏索贿不成、拒而不收。于是刘统勋将当事官吏捆起论罪,称要处斩,后因巡抚等人求情才免除一死,结果干草一晚上就全收上来了,一个月后工程完毕。

此后,刘统勋还曾于乾隆二十七年、三十二年和三十四年受命疏通运河水道,治水之功深得乾隆赞赏。

皇帝股肱

乾隆十七年(1752年),刘统勋进入帝国的核心权力机构,担任军机处行走,从此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下旨修纂《西域图志》,由刘统勋、傅恒、褚廷璋、何国宗等负责。刘统勋亲率测绘队历经艰难险阻踏遍天山以北地区,远涉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吹河、塔拉期河,获取了大量实地测绘资料,乾隆二十六年书成。《西域图志》成为后来新疆地图的蓝本。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5月,云南巡抚郭一裕怂恿总督恒文购买金铜制作禁物,刘统勋受命前往调查。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2月,西安将军都赉克扣军饷,刘统勋再受皇帝钦命查案,又会审山西归化将军保德侵吞公款案,皆如实向皇帝奏明,深得乾隆的信任。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刘统勋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兵部事务。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升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尚书房总师傅、殿试阅卷大臣。乾隆三十年(1765年)任东阁大学士、国史馆总裁。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刘统勋七十大寿,乾隆皇帝亲笔御赐“赞元介景”四字匾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任《四库全书》总裁官。 

操劳猝逝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一月十六日,刘统勋赴紫禁城早朝,行至东华门外时,轿内忽然倾斜,抬轿人拉开轿帘发现刘统勋双目紧闭。乾隆听说后赶忙派御前大臣福隆安携药赶往救治,但刘统勋已经故去。乾隆皇帝亲往吊唁,到刘统勋家门口时发现门楣窄小、家居简朴,为之感动。回宫尚未进乾清门,乾隆就忍不住涕泣,对群臣说:“我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刘统勋不愧是真宰相”,还亲自作挽联和怀旧诗,将刘统勋列为五阁臣之一,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

第二年,刘统勋归葬家乡山东诸城白家庄祖坟,沿途二十里以内文武官员均至柩前吊祭。

家庭成员

祖父

刘必显:清顺治朝进士,曾任户部广西司员外郎。

父亲

刘棨:清康熙朝进士,历任陕西羌州知州、四川布政使等职。

子孙

长子刘墉: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进士,历任太原知府、江宁知府、工部尚书、礼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等职。嘉庆九年病逝,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

次子刘堪:刘统勋次子。

孙刘镮之:刘堪之子,乾隆四十四年进士。历任户部尚书、顺天府尹、吏部尚书、太子少保等职。道光元年病逝,谥号文恭。

猜你喜欢
景星
两汉佚名

景星显见,信星彪列,象载昭庭,日亲以察。

参侔开阖,爰推本纪,汾脽出鼎,皇佑元始。

五音六律,依韦飨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

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

殷殷钟石羽龠鸣。河龙供鲤醇牺牲。

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

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

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述酒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

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

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阳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

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东方未明
先秦佚名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农父
唐代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和子由论书
宋代苏轼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行行游且猎篇
唐代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古歌
两汉佚名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古诗词
诗人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