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陈训正

陈训正


[ 近现代 ]

陈训正(1872年—1943年),早年字无邪,又字屺怀,号玄婴,室名天婴室,故又号天婴。1872年11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农历十月三十日)诞生于西乡官桥村。祖父克介公经营茶业及钱庄典当业,家中还算得上小康,平素乐善好施,乡中有贤名。其父儒珍(依宝)公在经商途中逝世,年仅39岁,当时,陈训正才只9岁。他是陈布雷之堂兄,著名革命党人、同盟会元老、文化名人、报业家、教育家。 ► 陈训正的诗词

寡母督严 三叔爱护

陈训正,字屺怀,浙江余姚人,1872年11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农历十月三十日)诞生于西乡官桥村。祖父克介公经营茶业及钱庄典当业,家中还算得上小康,平素乐善好施,乡中有贤名。其父儒珍(依宝)公在经商途中逝世,年仅39岁,当时,陈训正才只9岁,下有两妹,母亲顾氏年轻守寡,情况之悲惨可想而知,幸赖她精明干练,治家有方,平日对子督教严格。陈训正是孝子,每次外出归家,总不忘带点糕果等孝敬母亲。陈训正的父亲去世时,祖父还在,他希望这惟一的孙子能继承他的家业,已约定他到宁波某钱庄去当学徒,谁知克介公不久又逝世,后即作罢。

陈训正的三叔依仁公见训正秉性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便鼓励他专心读书,将家中众多杂务琐事一身包揽,叔侄两人,相依为命。以后30余年,陈训正之所以能专心治学,献身事业,无后顾之忧,与依仁公作出的牺牲是分不开的。

正是在其三叔的关爱下,陈训正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他应考中举,从此名扬乡里,声噪慈东,被人称为甬上“陈氏三文豪”之一。后来,他感到清廷腐败,外侮日亟,不愿只埋头研究文学,而有志于经世实用之学。1897年间,他即与同乡有识之士集会、结社,与陈镜堂、冯君木等组织“石关算社”、“剡社”。1902年在上海又参与“通社”,研究数学、诗文及翻译日本、西洋科学名著与新政诸书达数十种,曾风行一时,传诵颇广。其间,1901年陈训正还赴日本访求科学图书仪器,并以所觅到的蚕桑良种带回,从事研究与实验。后不久即加人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革命事业。

沪上办报宣传革命

辛亥革命前,当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扩大同盟会在国内的政治影响、把报刊宣传工作的重点,由海外转向国内时,陈训正积极响应,于宣统二年,在上海创办了《天择报》,自任社长兼总编辑,汤寿潜(曾任;临时政府交通总长)任董事长。经常撰稿的人有柳亚子、陈布雷等,该报发表了大量攻击清朝政府和亲贵内阁的文章,揭露清政府媚外残民的种种罪行,宣传民主革命,声光烨烨,有推进革命之劳。民国成立之日,孙大总统就职时的《告友邦人士书》,即由该报首先发表。《天择报》与当时于佑任主办的《神州日报》相伯仲,成为同盟会在上海的一个重要舆论宣传阵地,也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上海地区深受读者欢迎的报纸之一。

袁世凯窃位后,孙中山先生倡导实业救国,陈训正为阐扬先生批民生主义,与赵家艺等于1912年在上海创设“平民共济会”,刊印“生活杂志”,提倡节育,禁止早婚、办组合(即今之合作社),并主张粮食国营等等,在当时颇具识见,为时人竞相传诵。

1920年,陈训正与赵家艺等在上海又创办《商报》,他自任社长,主持编报大计,在创刊宣言中,公布三大信条:一、对于全世界,代表本国之利益而发言;二、对于本国,代表人民利益而发言;三。对于社会,代表商工业者而发言。次年,总编戴天仇因结婚请假,

由陈训正的堂弟陈布雷代主笔,他以犀利激进的文笔,撰写坚持反帝、反军阀、反专制的大量政论文章,政论中外时事,时有卓见,令社会耳目一新,可谓名噪全国。《商报》一度成为与当时《申报》、《新闻报》鼎足而立的新闻媒介,这份报纸后来还得到孙中山先生的高度评价。

兴办教育 解脱“堕民”

陈训正对于兴办教育事业,可谓殚精竭虑。早在1904年间,他就与卢鸿沧创办育德农工小学堂,又与赵家艺于原月湖书院旧址改建宁波府师范学堂,又与钟观光等办女学,后为省立第四师范与县立女子师范。1905年至1911年间,陈训正在担任宁波府教育会副会长期间,在甬属六县中,共兴办中小学达三四百所。宁波光复后,与陈谦夫、赵家荪等创办私立效实中学(现为浙江省重点中学之一),培养出人才无数。此外,陈训正还首创职业教育,创立中等工业学校,被推为校长,附设实习工厂,并设艺徒班,以培养贫寒子弟求艺自给,毕业后不愁生计,亦有进入科技界的。与此同时,陈训正又筹款增设附属初中文化班。1931年后,学校改为省立,陈训正自筹资金增设的附属初中改名为私立正始初级中学,校名取其训正作始之意。1917年陈训正还与天童寺八指头陀共同发起成立僧尼教育会,经费多由新出家受戒法名安心头陀(俗名傅宜耘)到南洋各地募捐而来,实为一种新创的职业教育。学校设置多类学科,量才分配有关学科毕业生去向,成效卓著。他们还筹建“宁波佛教孤儿院”,陈训正任院长,至1926年冬,共计收养孤儿达268人,自初办到人民政府接管为止的32年间,收容人数远远超过本县其他孤儿院,其中成材者甚众。

最为突出的是陈训正当时克服种种封建势力的阻挠,毅然为“堕民”脱籍办学。

所谓“堕民”,据传为南宋降将焦光瓒所部之后裔,被当时统治者贬为贱族,世代只能从事最低下的职业。如男的只能做轿夫、吹鼓手之类的活;女的也只能做伴待新娘、为新娘修饰、拎篮等低人一等的活;还不准他们与非堕氏通婚、不得应科举、不准捐官任职,子弟虽有才智也不准他们人学求进。陈训正早就认为,这是一种不平等、不人道的社会陋习,应予革除,恰好一位实业界朋友卢鸿沧,亦存有移风易俗、拯救堕民之心,乃由他俩首先倡议,偕同省内名绅联名呈报朝廷,请特旨开放堕民。1904年(光绪三十年),颁旨准奏,宁绍两地堕民遂得解脱。

之后,由卢鸿沧出资,陈训正亲任校长,两人联合创办“育德农工小学堂”,招收脱籍子弟人学。陈训正自编教材,首先施以“人格教育”,并亲自撰写学堂校歌,歌词日:“堂堂亚东,怏怏大风,四明佳气横青葱。闻越中子弟,谁人不是文明种?里消红灭,何堪父老尚痴聋?撞破自由钟,责任如山压肩重,唤起人间梦。民权挽补天无功,愿同胞大家努力,一雪奴才痛。心肠菩萨胆英雄,福我众生众。”

数百年来深受封建势力压迫的“堕民”,从此获得解放,陈训正和卢鸿沦为争取“堕民”脱籍之举,获得成功,时人比之为美国林肯之解放黑奴。堕民进人育德小学毕业后,有升人大学的,也有以后成名的,有一位名叫李钦予的学生,因成绩优异考上了大学,陈训正有时以稿费接济,后来李成了工程师,陈训正还与之介绍结为远亲。这些贫贱出身的子弟,成材之后多不忘陈训正的师恩。

猜你喜欢
景星
两汉佚名

景星显见,信星彪列,象载昭庭,日亲以察。

参侔开阖,爰推本纪,汾脽出鼎,皇佑元始。

五音六律,依韦飨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

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

殷殷钟石羽龠鸣。河龙供鲤醇牺牲。

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

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

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述酒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

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

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阳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

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东方未明
先秦佚名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农父
唐代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和子由论书
宋代苏轼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行行游且猎篇
唐代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古歌
两汉佚名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古诗词
诗人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