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宁戚

宁戚


[ 先秦 ]

甯戚,春秋卫惠公(公元前686年-前669年在位)时人,姬姓,甯氏,名戚,是现代甯姓始祖,春秋莱棠邑(今青岛平度)人,卫国(今河南境内)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齐桓公二十八年(前685)拜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甯戚出生于卫国乡下的贫困家庭,后来齐国齐桓公的大臣,与管仲、隰朋、宾胥无、鲍叔五人皆为齐桓公功臣,在齐桓公称霸中起到重要作用。 ► 宁戚的诗词

生平

甯戚,春秋时齐国大夫。其籍贯说法不一,道光《平度州志》认为:“甯戚,莱之棠邑人”(古城在今平度门村镇唐田村)。《管子》《吕氏春秋》《史记》则认为:“甯戚,卫人”(今河南境内)。

甯戚出身微贱,早年怀才不遇,曾为人挽车喂牛。直到有一天得遇慧眼识英才、不拘一格选人才的齐桓公和管仲,才被齐桓公举火授爵,拜为大夫,后又官授大司田,分管齐国农业,成为齐桓公的股肱之臣,与管仲、鲍叔牙等一起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九和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霸业,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甯戚:生卒年不详,卫国(今河南获嘉)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齐桓公二十八年(前685)拜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公元前685年起,在40多年间,齐桓公推行招贤纳士,锐意求治的建国方略,任用管仲为相,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赏识并重用甯戚,是齐桓公高明的人才政策的典型例子。

甯戚获悉齐桓公重人才,有抱负,便决心投靠齐国,以便有一番作为。他不畏艰难,来到临淄,自我推荐,击牛角高歌,令齐桓公和管仲都注意到这是一个气度不凡、抱负不凡的人物。

齐桓公求贤若渴,慧眼识才,一经交谈便认定甯戚是难得的人才,他不重出身,不论资历,不计较小节,注重大节,力排众议,擢用甯戚。

杰出的政治家管仲也十分推重甯戚,帮助齐桓公用好甯戚之长。他建议立甯戚为大司田主管农业的官员,他认为甯戚是有才能的农业专家,自己不如甯戚。甯戚由此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甯戚仕齐期间,经常到齐国东部活动,组织民众发展农耕,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辞世后他被人们安葬在胶水东岸(今平度马戈庄镇境内)。

甯戚著有《相牛经》1卷,为中国最早畜牧专著,对促进齐国农牧业发展产生一定作用。

甯戚,仁途屡遭磨难,能由一个放牛青年走向参与国政的高位,得益于自作的《甯戚饭牛歌》:

南山灿、白石烂,中有鲤鱼长尺半。

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才至骭。

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这首著名的《甯戚饭牛歌》真实地表现出了怀才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复杂心态。甯戚放牛的史实,至今在李园街道办事处柳行头村存有“甯戚大夫饭牛处”的石碑的佐证。据《东周列国志》载,周厘王二年(公元680年)春,齐王国攻打宋国,齐桓公先派管仲率一部分军队出发。一天,军队到峱山(山东临淄附近),管仲见一放牛青年冲他疾击牛角高歌,气质非凡,即派侍从把他招来,管仲问其姓名,答曰:“卫国百姓,姓甯名戚”。管仲叩其所学,甯戚对答如流。管仲叹道:“豪杰辱于泥涂,不遇汲引,何以自显?我国国君大部队在后,不过几日到此,我写封信你去拜见国君,必当重用。”数日后,齐桓公大军到此,甯戚又唱起《甯戚饭牛歌》。齐桓公闻听此歌甚感惊奇,派人将甯戚叫至跟前,问其姓名后,桓公说:“寡人率领诸侯征战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草木沾春,舜日尧天不过如此,你说不逢尧舜,又说‘长夜不旦’,你是放牛的为何要讽刺朝政?”甯戚据理争辩,有些言辞冒犯齐桓公。桓公大怒,命令斩首。甯戚面不改色,仰天叹道:“桀杀龙逢,纣杀比干,今甯戚为第三个!”这时身边大臣隰朋上奏说:“此人见势不趋,见威不惕,非寻常放牛的。”桓公转念一想,怒气顿消,对甯戚说:“寡人聊以试子,子诚佳士”。这时,甯戚从怀里拿出管仲的亲笔信,桓公阅后说:“既有管仲的书信,为何不早呈上?”甯戚说:“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君如恶直好谀,以怒气加臣,臣宁死也不自荐”。桓公听后非常高兴,即拜甯戚为大夫,与管仲同参国政。甯戚不负厚望,屡建战功。后又长期任大司田(农官)。他管理农事,奖励垦种,薄取租赋,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并著有《相牛经》一卷。他仕途四十余年,对齐桓公完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起了重要作用。

“甯戚饭牛”

春秋时,卫人甯戚欲求见齐桓公;惜因家贫,缺少盘缠,只得为商贾趋赶牛车。数经辗转,终得抵达齐国。当他夜宿于城门外之际,正逢桓公出迎宾客。甯戚站在车旁喂牛,远远望见桓公,登时百感交集,于是乎,便敲击牛角,高歌抒怀。桓公听见歌曲的内容,明白甯戚并非寻常百姓,遂延请他入城,聘为丞相。亦作“宁戚饭牛”。

《吕氏春秋·离俗览》载:甯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於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於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甯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後车载之。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赐之衣冠,将见之。甯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凡听必有以矣,今听而不复问,合其所以也。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桓公得之矣。

后世影响

著作

甯戚著有《相牛经》1卷,为中国最早畜牧专著,对促进齐国农牧业发展产生一定作用。

宁戚相牛

古有伯乐相马,也有甯戚相牛。人们往往对伯乐相马的故事津津乐道,而对甯戚相牛的故事知之甚少。实际上,由于长期管理农事,甯戚著有《相牛经》一卷,后传给了百里奚,而使穷百里秦国饲牛拜相。应该说,甯戚对牛是情有独钟的,他喂过牛,仕齐后又大力推行牛耕代替人耕技术,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农业发展。他以《饭牛歌》说齐桓公,其中就有“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的词句。农谚讲:“蚕无夜食不长,马无夜草不肥。”大牲畜要在夜里添刍料,甯戚的歌反映了齐地所积累的养牛经验。齐国丰富的养牛经验,带动了养牛业的发展。战国时,齐将田单被困在即墨(今平度东南),竟能在久困的城内收得千余头牛,以火牛阵打破燕军,足见当时平度养牛业的发达。

后人评价

甯戚在历史上的影响是很大的,历代文人墨客对其称颂颇多。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甯戚之讴歌兮,齐桓以该辅。”把他辅佐齐桓公和姜太公辅佐周文王相提并论。屈原的弟子宋玉在《九辩》中写道:“甯戚讴于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无伯乐之善相兮,今使乎誉之。”赞扬了齐桓公对甯戚的识才用才。唐代诗人李白在《秋浦歌》第七首中写道:“醉上山公马,寒歌甯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白石烂”就是甯戚在不得志时,抓住齐桓公出行的机会,叩牛角而歌时的歌词。《吕氏春秋·离俗览第七》对甯戚饭牛叩角而歌更是作了生动的记述。

甯冢双松

据《管子》记载,甯戚在齐国的活动多在齐国的东部。如齐桓公和管仲为解决商贾放债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曾委派四位重臣分赴各地调查研究,派到东方的就是甯戚,他当时很可能是分管齐国东部地区政务的。他长期在胶水一带组织开垦土地,发展农耕,使得莱国百姓纷纷来降,并得到了妥善安置。甯戚因此深受胶水以东百姓的爱戴,所以甯戚死后葬在胶水东岸(今平度马戈庄镇境内)而不归葬临淄,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甯戚的墓称为甯冢,冢体很大,位于一小山顶上,高15米,直径70米,当地百姓称其为“冢顶”,冢的周围形成了三个自然村,分别为冢东、冢前和冢西。清代时,冢上有两株大蟠松,为平度旧八景之一——宁冢双松。1984年,甯戚冢被列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影响

栋梁,楷模

甯戚仕齐四十年,官至大司田,工作可谓是兢兢业业、政绩突出,从而被齐桓公誉为“齐国之栋梁,君臣之楷模”。就连管仲也对其极为器重和佩服。现举几例佐之。一是他凭借一身胆魄和浩然正气,只身入宋国,凭三寸不烂之舌和雄辩之才,说服宋公,不战而胜宋国,使宋国归于齐国麾下,初次使齐国朝野对其刮目相看。二是他利用齐国冶铁业发达的优势,推广使用铁铧犁,结束了齐国木犁人耕时代,进入铁犁牛耕时期,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三是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管仲制定的相地衰征大计,使齐国农业连年大丰收。他上任大司田不到一个月,就办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把管仲的相地衰征政策进行补充修正,在荣辱柱上重新颁布;另一件是严惩大奴隶主伯氏抗税不交,使相地衰征政策得以顺利推行。四是他心系百姓,生活简朴。身为大司田,他上求乞于天地风雨诸神,下体察于黎民百姓之间,齐国的庄稼地里,到处是他的身影。他谢绝了齐桓公和管仲为他建造的豪华府第,甘愿栖身简陋的茅屋,和周围百姓的茅舍一模一样。五是齐桓公和管仲带兵外出伐山戎,讨蛮楚,镇西狄,威东夷的时候,总是将国政委于宁戚,而甯戚总是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解除了齐桓公和管仲在前方带兵打仗的后顾之忧。无怪乎甯戚死后,管仲就像是塌了半边天,痛惜得整日恍惚,不停地让爱妾婧为他弹奏甯戚的《浩浩白水》。

齐桓公重用甯戚

公元前685年起,在40多年间,齐桓公推行招贤纳士,锐意求治的建国方略,任用管仲为相,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赏识并重用甯戚,是齐桓公高明的人才政策的典型例子。

齐桓公求贤若渴,慧眼识才,一经交谈便认定宁戚是难得的人才,他不重出身,不论资历,不计较小节,注重大节,力排众议,擢用甯戚。

杰出的政治家管仲也十分推重甯戚,帮助齐桓公用好宁戚之长。他建议立甯戚为大司田主管农业的官员,他认为甯戚是有才能的农业专家,自己不如甯戚。甯戚由此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促进农牧业发展

甯戚仕齐期间,经常到齐国东部活动,组织民众发展农耕,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辞世后他被人们安葬在胶水东岸(今平度马戈庄镇境内)。

猜你喜欢
景星
两汉佚名

景星显见,信星彪列,象载昭庭,日亲以察。

参侔开阖,爰推本纪,汾脽出鼎,皇佑元始。

五音六律,依韦飨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

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

殷殷钟石羽龠鸣。河龙供鲤醇牺牲。

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

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

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述酒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

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

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阳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

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东方未明
先秦佚名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农父
唐代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和子由论书
宋代苏轼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行行游且猎篇
唐代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古歌
两汉佚名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古诗词
诗人合称
©做文学网 蜀ICP备2023005996号-13 反 馈
公网安备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