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金武祥

金武祥


[ 清代 ] [号溎生]

原名则仁,号溎生,名宿金一士之孙。清末民初人,先应邀兖州县官幕友,后以捐班至广东候补,得署赤溪直隶厅同知。五十岁后,因丁忧而依例解任归里,从事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出版,享年八十三岁。著有芙蓉江上草堂诗稿及江阴丛书、粟香室丛书等多种。 ► 金武祥的诗词

简介

金武祥(1841——1924)清末藏书家、诗人,原名则仁,字溎生,号粟香,又号菽香,别署一厈山人、水月主人等,江苏常州府江阴县(今江阴市)前周镇大岸村(现属璜土镇)人。江阴金氏明永乐年间由常州迁徙至江阴永陵乡。明启祯年间由大阚迁居大岸村。

高祖金鉴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著有《尚雅堂稿》等。曾祖金捧阊,岁贡生,著有《守一斋客窗笔记》、《山水清音词》、《北绛琴心词》等。祖父金谔,嘉庆举人,署嘉定县教谕,补蒙城县训导,著有《笃慎堂烬余诗稿》、《笃慎堂烬余文稿》。父金应澍,著有《澹庵醒语》、《澹庵自娱稿》。

在祖父金谔,父亲金应澍的教诲下,自幼博览群书,攻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

早年游幕,同治元年(1862)随岳父入赘于县署。到其任职的州县搜访民情,相继到湘、粤等地,研究当地文化及搜访地方文献。光绪八年(1882)值中法战争之际,入两广总督曾国荃幕府,曾奉檄赴广西查勘边防。后任署广东赤溪直隶厅同知等职。张之洞督两广时,曾让其在署内办公,并有机会和张之洞叙文献之事及民情民风,由此受到优厚待遇。在此期间,多有善政嘉谋上陈。同时,写下多种著述,校刊了大批书籍。光绪二十二年(1896),因丁忧归,从事著述和刻书。不复出。[2]

收集书画古董甚多,研究甚力。于江阴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尤勤。辛亥革命以后,侨寓上海,以购书、藏书、编书、刻书为业。他花费巨资收集古籍和书画古董,陈列在“粟香室”、“陶庐”、和“二百兰亭汉晋砖室”中。光绪至民国年间编校、刻印的《粟香室从书》54种,是研究江阴地方文化的丛书之一,其中收入很多江阴籍作家的作品。工诗文。著有〈芙蓉江上草堂诗稿〉十二卷,〈木兰书屋词〉一卷,〈粟香室文稿〉四卷,《粟香随笔》四十卷,《陶庐杂忆》七卷等。编撰有《江阴艺文志》,搜集自宋至清末江阴著述933种,500余家。著《粟香室随笔》、《赤溪杂志》、《冰泉唱和集》、《陶庐杂忆》、《霞城唱和集》、《粟香行年录》、《溎生诗草》等。生平事迹,见其自编〈粟香行年录〉。写有《遍游桂林山岩》,里面有“未暇骖马信不诬,玉簪罗带路萦纡。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秋泛图”这一名句。

人物生平

幼年时期

金武祥道光二十一年(1841)八月二十八日亥时生于武进罗墅湾南村舅家谢宅,母谢氏,为武进县乾隆进士、河南郑州知府谢聘的曾孙女。金武祥5岁起,从师启蒙识字。6岁至9岁,随母亲在舅家从师。12岁时,祖父金谔从常州回到大岸村,金武祥从祖父课读。金武祥自15岁起,在家塾先后师从谢紫珊、黄香武、许士询、刘敬梓、汪克斋、冯性甫先生读书学习。

咸丰十年(1860)四月初六日,太平天国军攻占常州城,四月十三日攻下江阴城。金氏全家为避战乱,迁至北乡吴墅。金武祥舅舅许翰修将去福建省,金武祥便随舅南行。他们进入浙江省境,来到平湖大通桥,这时得到消息,苏州、杭州已被太平天国军占领了,这时已不能再往前走了。他们在大通桥住了几个月,那里的局势也趋危急,于是便向北回归。他们走到金山卫,上船航海数十里,再上岸步行。常熟、江阴一代经过战争,生灵涂炭,尸骸狼籍,惨不忍睹。九月初三日,金武祥回到大岸村家中,叩见父母,相庆安然无恙。

江西游幕时期

金武祥十余岁时,准备迎娶武进黄氏。后来在江西瑞金做官的岳父黄素庵说,黄氏一家已在战争中遇难。到第二年,金家又得到消息,说黄氏一家安然无恙,并有意招金武祥至江西入赘。

同治元年(1862)三月,金武祥随父亲金应澍、岳父黄素庵启程往江西。搭乘长江中的运盐船,穿过金陵,到达九江,再换船渡过鄱阳湖,抵达南昌。他们一行在这里分道,父亲金应澍由湖北赴襄阳,金武祥随黄素庵赴江西会昌。至会昌,金素庵上任,任会昌知县,金武祥入赘黄家。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岳父黄素庵卸去会昌知县一职,金武祥又随他来到赣州府居住。从同治元年(1862)至同治十年(1871),金武祥先是从其岳父黄素庵历任县、州幕友,稍后又应邀充其他州、县官之幕友,先后到过石城、临川、建昌、吉安、南昌等地,即其自称之“薄游江右十载”。金武祥出入于官府衙门,所见所闻多是官场情形,增加了阅历。同治六年(1867),黄氏在南昌生下长子,名章,字伯豫。由于到的地方较多,金武祥又喜欢游历山川,访问名胜古迹,留下了众多的纪游诗。这一期间,金武祥曾多次来到金陵参加乡试,均为落第,无功而返。[2]

仕途时期

同治十年(1871),金武祥结束了江西的游幕生涯,回到故乡江阴大岸村,在旧屋基前新建了3间房屋,居住扬州的文友何轼特此赠送了集苏轼句楹联,何轼还为金武祥诗稿做了骈序。2年后,金武祥又建中廗屋3间。数年间,他往来于江阴、常州、金陵、上海之间,会见文友,诗酒流连,频有唱和。此间,他于同治十二年(1873)七月、光绪元年(1875)七月两次赴金陵应乡试,仍未能中举。

光绪二年(1876)五月,堂兄金逸亭赴广东督粮道任职,邀金武祥一起同行。他们于闰五月十一日至上海,二十一日抵香港,二十三日到达广州,二十四日,金逸亭接官印。后金逸亭升任广东按察使。光绪四年(1878),金武祥为求未来发展,循当时的“捐例”,出资取得入仕资格,在广东豫捐局由通判捐升盐运同三班,指分广东候补,并免保举,又加二级。起初,金武祥得到的是一些临时“差遣”。光绪五年(1879)闰三月来到潮州,以藩司公文催地丁,以运司公文催潮饷,以粮道公文催兵米。督办公事之余,他还游览了潮州湖山和朝阳东山。当年六月,金武祥得到了解饷入都的美差,航海经上海,七月七日到北京。办完差回到广东已是十一月。当年六月十四日,正是金武祥从广东航海到上海时,堂兄金逸亭病逝在广东按察使任所。

光绪六年(1880),金武祥应运司差遣,在地属广东清远县境内的北江白庙办缉私。这一年,他将自己创作的七绝诗100首,编辑成《陶庐杂忆》。收入诗集的诗作,大体可分成宦游诗和乡土诗两种。他在两广宦游期间,结交甚广,酬唱亦颇多。乡土诗内容丰富,人事掌故、名胜古迹、丰富特产、闾巷风俗都跃然纸上,乡情浓郁,清新自然。继《陶庐杂忆》之后,他又陆续编成《陶庐杂忆续咏》、《陶庐续忆补咏》、《陶庐后忆》、《陶庐五忆》、《陶庐六忆》、《陶庐七忆》等共7种,收诗750首,各注事实于诗后,实即生平经历、见闻之诗咏,尤侧重于风土、民俗、人物。金武祥热爱家乡山川古迹,如季子墓、舜过山、姬墩山、利城、伞墩、适园、锦带书院、昭明文选楼、红豆树、仓墩、盘龙山等,都有吟咏诗篇。

金武祥还致力于随笔写作,光绪七年(1881)在广东撰辑《粟香随笔》8卷,刻印成书。他有意效仿南宋洪迈《容斋随笔》体例,陆续撰辑成《粟香二笔》、《粟香三笔》、《粟香四笔》、《粟香五笔》各8卷,(分别付刊于光绪九年、十三年、十七年、二十年)。金武祥的《粟香随笔》内容丰富多采,颇具史料价值。他在《粟香随笔》自序中说:

余风尘奔走二十余年,学殖荒落,而遗闻逸事与夫名篇隽句,亦往往久而忘之。岁辛巳需次羊城,寓河林之前。风雨经秋,累日不出,追维所闻所见,信手编辑,无所谓体例也。不标题、不分类、诗词较多,为抱遗订坠之资,亦感旧怀人之助。境由所触,心有所好,虽习闻习见,亦羼入焉。琐屑猥杂之讷, 故所不暇计矣。

屠寄则概括金氏随笔为“五旨”:诵芬、怀旧、辩俗、考古、榷艺。整部随笔著作中,诗话的比重较大。金氏薄宦生涯,交往之才人逸士颇多,此类才人逸士的诗作和事迹,很多是以诗话形式得以保存下来。如江阴著名词人蒋春霖有个侄儿名蒋玉棱鲜为人知。随笔中说蒋玉棱“竹林继起,亦工诗词,有《冰红集》四卷。”接着,又收录了蒋氏的《好事近》等4首词和《春感》等5首诗。金武祥随笔中不时流露出他的独特见识。当时人们普遍将西方文明视为祸害,而金武祥认为“西学无患”,“皆将以助中国之明,备中国之器”。他随笔中《瀛环识略》一类中,就有介绍《地球图说》,还有历法、宗教中西交通等方面的内容。《粟香随笔》可当之无愧地进入清代笔记名著之林,百余年来,众多学者文人引用和介绍过其中的内容。

光绪八年(1882),金武祥奉两广总督差委,查勘广西边防,查看广东西宁、广西岑溪两邑争界。桂林一带的秀山丽水,吸引了这位性情中人。在桂林、阳朔、梧州等地,金武祥游览名胜古迹,模绘山川风物,写下了《漓江杂记》和《漓江游草》各1卷。他笔下的独秀山、叠彩山、七星岩、伏波岩、白沙洞,栩栩如生。“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句话在《漓江杂记》中可以找到。

金武祥写道:

漓江江水澄碧,不独阳朔为然,而山则平乐以上,皆拔地而起,巉削奇诡,真如玉笋、瑶篸森立无际。亦有岩隙竹树丛生者,翁郁玲珑,益饶古趣。村落、(田+圭) 畛交错林壑间,樵笠、渔蓑,俱含画意。秋日泛舟至此,所见胜于所闻,可为观止矣。

他的《遍游桂林山岩》诗广受称道传诵:

未暇骖鸾信不诬,玉簪罗带路萦纡;

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秋泛图。

光绪十六年(1890),金武祥得署赤溪直隶厅(民国间并入台山县,今改为市)同知。虽是委署,属代理官,并非正任,但确为一地方的父母官。在任期间,金武祥经手创设渡头济川亭及合厅保赤堂,订立章程,捐助款项。又在书院增设古学课,捐出廉银奖励学子。他登临山川,考求古迹,兴复名胜,提倡风雅,写下了随笔著作《赤溪杂志》2卷,并有诗云:

青幡彩仗趁芳辰,远宦频惊物候新。

星纪已周行万里,一官吟遍岭南春。[2]

归隐时期

金武祥在赤溪厅任职仅8个月。光绪十七年(1891)六月,金武祥父亲金应澍在赤溪去世,年81岁,金武祥因“丁忧”而依例解任,回江阴老家“守制”。两年多以后“服满”,金武祥再赴广东,在广东等候了2年,除了一些临时的委差以外,一直没有补到官职。于是,金武祥告老还乡。他告别官场时,年55岁。

回到江阴大岸上村,金武祥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春,在赎回族中原卖于高锦昌户的地基,修建后廗两间一弄建筑,名曰陶庐,为藏书课孙之所。当时,张筱圃赠联:“灵运诗篇工述祖,康成经学喜传孙。”刘光珊赠联:“赋诗常忆陶彭泽;著书欲过洪容斋。”

后来,金武祥又把寓所从江阴乡间迁移至常州城内,除出游、访友、课孙外,则以著述、刻书为事。他一再被推戴参与常州府之文教、公益、慈善事务。还曾被当局聘充为江苏通志局采访、常州府志局总理,江阴县志局首席分纂 。

辛亥革命以后,他侨寓上海,在从事诗文创作的同时,购书、藏书、编书、印书,乐此不疲。他化费巨资收集古籍和书画古董,陈列在粟香书斋。他自云:“藏书家以宋之旧版为贵,而价昂不易得,未敢问津也。余客游宦游四十年,只收购书,所得将三万册。古人多以卷数计,每册约二三卷至五六卷。近时石印袖珍各种有多至十数卷者……余所藏大率为通行之本,而积少成多,渐耗巨资。”他藏书3万册,分门别类,精辨真伪,厘订差误,成为名噪一时的藏书家。金武祥的书斋内还藏有苏东坡真迹石印本,铸镂极精的南汉宫、薰二器,南方少数民族珍贵文物铜鼓10多面。

在编辑、刻书方面,金武祥又自编《江阴金氏文剩》、《粟香室丛书》、《江阴丛书》。与缪荃孙合作纂修《(民国)江阴县续志》、编印《江阴先哲遗书》,帮助盛宣怀辑刊《常州先哲遗书》,帮助屠寄辑刊《常州词录》等。由金武祥编校、光绪至宣统年间岭南刻印的《粟香江阴丛书》40多种,是一套研究古代和近代江阴历史文化极有参考价值的丛书,其中收入多为江阴籍作家的作品等,如宋吴枋《宜斋野乘》,元许恕《北郭集》,明孙作《沧螺集》、张宣《青旸集》、周高起《阳羡名壶录》和《洞山岕茶录》、李鹗翀《江阴李氏得月楼书目摘录》、汤沐《公余日录》、张谊《宦游纪闻》、张衮《水南翰记》、朱承爵《存余堂诗话》、徐充《暖姝由笔》、唐觐《延州笔记》、李诩《戒斋漫笔》、蔡士顺《李仲达被逮纪略》,清黄明曦《江上孤忠录》、沈涛《江上遗闻》、陈鼎《荔支谱》、杨名时《经书言学指要》、金捧阊《守一斋笔记》、屠绅《鹗亭诗话》和《笏岩诗抄》、凤应韶《读书琐记》、宋景昌《开方之分还原术》、金谔《笃余堂烬余诗文稿》、张珊英《纬青遗稿》、金应澍《澹庵自娱草》、金和《仲安遗草》、蒋春霖《水云楼剩稿》、陈性《玉纪》,以及金武祥自己撰辑的《松筠阁贞考录》、《表忠录》、《思忠录》、《冰泉唱和集》、《江阴艺文志》、《霞城唱和录》等。

金武祥勤于写作,不仅留下了众多的诗歌,随笔作品,还是一位很有造诣的楹联家。他写君山望江楼联:

杏花疏雨,杨柳清风,酒兴汹涌春色饱;

扬子澄波,君山滴翠,诗人风物此间多。

诗人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登上君山来到望江楼,凭栏尽情观赏自然美景,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尽收眼底,置身其间,怎能不激发起诗人的酒兴和文思?

他还撰有西郊书院联:

辟门幸际熙朝,教同夏校,养比虞庠,我国家利溥斯民,申命尤隆选举。愿近日陶成后进,趋步前贤,会见春城盛桃李;

筑墅宏开广厦,桥接青山,浦连黄港 ,诸弟子周旋此地,丁年共励观摩。待他时花宴琼林,梅调金鼎,休嗤学士画葫芦。

西郊书院是金武祥堂兄金国琛在清同治年间创办的,为西乡10镇的生员和童生提供了学习场所。金武祥也参与了书院管理。他撰写的这副长联,采用了嵌字格的手法,将江阴西乡的虞门、夏港、申港、前周、利港、丁墅、桃花、后梅、观山、葫桥10个镇的镇名20个字巧妙地嵌入了联中,全联 90个字意思连贯,一气呵成。

金武祥到了82岁时,自编了一部年谱《粟香行年录》,同时作了自挽联:

宦游十六载,归隐十五年。阅世沧桑,悲愤难忘家国恨;

藏书三万册,遗田百余亩。贻谋耕读,继承犹盼子孙贤。

这里,金武祥对自己的一生做了系统回顾和总结。

猜你喜欢
景星
两汉佚名

景星显见,信星彪列,象载昭庭,日亲以察。

参侔开阖,爰推本纪,汾脽出鼎,皇佑元始。

五音六律,依韦飨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

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

殷殷钟石羽龠鸣。河龙供鲤醇牺牲。

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

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

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述酒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

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

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阳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

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东方未明
先秦佚名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农父
唐代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和子由论书
宋代苏轼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行行游且猎篇
唐代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古歌
两汉佚名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古诗词
诗人合称
©做文学网 蜀ICP备2023005996号-13 反 馈
公网安备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