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蔡世远

蔡世远


[ 清代 ]

蔡世远(1682~1733年),字闻之,号梁村。清漳浦县人。因世居漳浦梁山,学者称之为“梁山先生”。蔡世远生于世代书香之家,是宋代理学家蔡元鼎的后裔;祖父蔡而熤,是明代重臣、著名学者黄道周的学生;父亲蔡璧,拔贡生,任罗源县教谕,后受福建巡抚张伯行之聘主持福州鳌峰书院。

人物生平

蔡世远的确切生卒时间是,康熙二十一年壬戌三月十一日(公元1682年4月18日)生,雍正十一年癸丑正月初九日(公元1733年2月22日)卒。

经历

蔡世远从小接受家训,努力学习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的遗著,还广泛学习各种经书,讲求经世之学。他以古代名人为学习榜样,认为学问起码要近似南宋的真希文(德秀),事业要近似北宋的范希文(仲淹),因而以“二希”作为自己的堂号。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蔡世远考中举人。翌年,张伯行见他年轻多才,请他主持校订先儒著作。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京参加会试,得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在京期间,他得到福建同乡、大学士李光地的赏识,在李的启迪下,又对程朱理学作进一步探究,有了较深的造诣。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蔡世远请假回乡省亲,途经浙江,听说漳、泉二州闹饥荒,便亲自向在浙同乡借款,并劝说他们捐钱买米几千石救济灾民;又请浙江巡抚放宽口禁,将粮食由海上运到漳、泉,平价卖给百姓。探亲期间,父亲去世,于是居家守制治丧。其间亲定族规,置大小宗祭田,对孤寡老人按月发给粮食,使他们免于冻饿。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蔡世远服丧期满回京,但已超过原来所请的探亲假期。按朝廷新颁的诏令规定,翰林、科道官员假满未归者,作为自动超休处理。世远为丁父忧而超假,本应按照丁忧假例处理,可是朝廷不知此情,也将他作为自动超休处理。有人劝他向吏部说明情况,求请复职,世远却说:“吾闻古者受爵而让,未闻投牒以自申也,况吾实以假归,焉可诬乎?”结果,他被休致了。其时,康熙命李光地任总裁编纂《性理精义》,李便推荐世远任分修。翌年,书成,世远不以编纂之劳邀功,恰好又接到生母吴氏患病的消息,就向李光地告假回乡侍奉母亲。

蔡世远回闽后,受聘到省城福州主持鳌峰书院,为福建培养人才。他到书院后,立学约:“以循序体察为致知之方,以敦本立诚为力行之要”;而自己由“夙尚风节,敦行孝悌,好语经济,而一本于诚信”,因此,“闽士慨然感兴于正学”。在他的培养下,很多人都有所成就,如乾隆时(1736年至1795年)著名的学者、宁化人雷翠亭,就是出自世远门下。世远在鳌峰书院教学一段时间,后因母亲逝世回家服丧。在漳浦家居期间,他又接受知县的聘请,到学堂讲学,听者常达几百人,甚至上千人。

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爆发朱一贵起义,蔡世远得悉朝廷将出师台湾,急忙修书给总督满保,建议他告诫入台清军不要随意杀人。台湾局势安定后,又建议有司要选用廉洁贤能的人出任地方官,使上下缉和,确保治安。这些建议都为总督满保所采纳,因此台湾人民颇受其惠。

雍正元年(1723年),朝廷选拔经术德行兼优的学者任诸皇子侍读,蔡世远奉诏入京,授为翰林编修,直上书房,侍诸皇子读书。不久,迁为侍讲。雍正四年(1726年),又升为右庶子,再迁为侍讲学士。翌年,迁少詹事,再迁内阁学士,位列九卿。雍正六年(1728年),迁礼部侍郎,主持乡试、会试事务;同时充经筵讲官,兼管籍田、从耕,以及文武殿试读卷、校阅文艺等工作。这一时期,他专心致志辅导诸皇子学习,很少参加廷议。世远给诸皇子讲授四书五经及宋“五子”(即周、张、二程及朱)的理学,“必近而引之身心”,说明为人处事必须“设诫而致行”的道理;在辅导皇子学习诸史及历代文学作品时,“则于兴亡治乱,君子小人消长,心迹异同,反复陈列,三致意焉。”当时兼任保傅的都是一些执政的大臣,他们无暇兼顾讲习,只有世远一人每日卯时入宫,酉时出宫,10余年风雨无间,深受世宗的赞许和诸执政大臣的好评。

蔡世远在京和古文大家大学士方苞过从甚密,二人常纵论“民生之利病,吏治之得失,百物之息耗,士类之邪正”。门人陶太常初任职时,和几个同年去拜谒世远,世远便对他们着重指出《诗经·民劳篇》的要旨在“重戒诡随”,说明做官必须爱民的道理,以及依附权势、搞阴谋诡计的可耻。

雍正八年(1730年),福建总督高其倬参劾蔡世远的长子蔡长汉违反条例,私给船照。世远奏说:“臣子长汉现在京邸,此所给照,不知何人所为,但有臣官衔图书,非臣族姓,即臣戚属,请敕鞫治。”后经部议,他因失察被降一级调用。翌年,世宗下温谕,复其官职。时世远已卧病不起,世宗令太医为他诊治,所需珍贵药物皆由朝廷供给。世远病了1年多,终因医治无效,享年53岁。

猜你喜欢
景星
两汉佚名

景星显见,信星彪列,象载昭庭,日亲以察。

参侔开阖,爰推本纪,汾脽出鼎,皇佑元始。

五音六律,依韦飨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

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

殷殷钟石羽龠鸣。河龙供鲤醇牺牲。

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

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

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述酒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

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

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阳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

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东方未明
先秦佚名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农父
唐代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和子由论书
宋代苏轼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行行游且猎篇
唐代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古歌
两汉佚名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古诗词
诗人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