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施世骠

施世骠


[ 清代 ]

施世骠(1667年-1721年),字文秉,一字文南,号怡园,清朝初期名将,晋江县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靖海侯施琅第六子。康熙七年(1668年)随父隶属汉军镶黄旗 。康熙六十年(1721年)5月12日,朱一贵举事,施世骠闻讯自厦门抵澎湖,等候南澳镇总兵蓝廷珍的援军。7月9日入安平筹画收复府治事宜,并决定以合围的方式进剿。7月15日与蓝廷珍会师台湾府。事平,从优叙功。10月3日台郡突遭暴雨袭击,施世骠终夜露立,遂病。卒于军中,得年54岁。追赠太子少保、一等阿达哈哈番,谥勇果。 ► 施世骠的诗词

人物生平

随父平台

施世骠生于福建,施琅留任京师之后,施世骠即随家人离闽赴京,与施琅团聚。施世骠自幼胸怀大志,沉着勇敢,深得施琅的喜爱。

康熙七年(1668年),因清廷对郑成功的招抚和争战未见成果,最后裁福建水师,沿海四省实行沿海迁界,施琅被召入京任内大臣,施世骠未满周岁,随其生母张氏入京,平时张氏除操家务外,日夜训子读书十余年,施琅亲自教世骠学习拳术武功和军事知识及为人之道的思想品德,后又得在京的闽籍名师教导,遂逐渐成为文武兼备的人才。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施琅在台湾的子侄施齐、施亥欲为清军内应事泄,全家70余人都被郑经杀害。施琅得知,发誓报仇。清廷也因此消除了对施琅的猜疑。

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病逝,台湾上层官员争权夺利。为立太子内讧杀郑克臧,争立幼主郑克塽(十二岁),明郑贪官污吏众多,人心涣散,官兵向清廷投归的事情不断发生。由于施琅长子施世泽一家和族亲七十三口被郑经所杀,经闽籍官员向清廷的推荐,施琅终于取得独任专征台湾的指挥权。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发动收台之战,施世骠时年十七岁,即被委署守备职衔,与四兄施世骥、五兄施世騋、七弟施世骅及施氏族人等子弟兵随施琅率二万多水师出征。在澎湖激烈的浴血海战中,施世骠殊死奋击,使战争转负为胜。平台后,施世骠以战功加封左都督衔。

屡建奇功

康熙三十年(1691年),24岁的施世骠被授以山东济南城守营参将。此后,他历任副将、总兵、提督,久在东南海疆,著有劳绩,多次受到康熙帝的嘉奖。 

在济南,施世骠以家传阵法治军,部伍严肃。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施琅进京朝觐,路过济南。施世骠率军列于道旁。施琅检阅之后,高兴地说道:“果然深得我的治军之法。”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天津总兵岳昇龙奏荐施世骠随征。召试骑射,康熙帝颇为满意,命世骠护送军粮至奎素。任务完成之后,施世骠又随大将军马思喀追击叛军至巴颜乌兰。三月二十一日,施琅病逝。施世骠得知后,乞归福建葬父。康熙帝称赞世骠勤劳,命他治父丧后还任原职。

建勋东南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施世骠迁临清副将,后任山东登州副将。康熙四十年(1701年),迁任浙江定海总兵官。施世骠认为定海乃浙江北门,海防重地。驻守官兵必须居安思危,苦练军事本领。他率兵至沈家门操练水战之法,先用小舟亲自教授进退攻击之方,然后用大舟至外洋分行而进,鸣鼓吹螺,以旗色为号令,炮声为威武,将士皆习熟勇敢。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四月,康熙帝南巡,赐御书“彰信敦礼”匾额,以资鼓励,并钦命时任定海总兵官施世骠陪差,至普陀进香。受此殊荣,施世骠治军更为严谨,当时浙江海盗为患猖獗,商旅几乎绝迹。施世骠以其部将兵丁扮作商人、旅客,把兵船改为商船,亲自指挥,引诱海盗前来行劫,海盗不知是计,纷纷上当落网,连寇首江仑也被抓获斩首。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再次南巡,当他闻及擒斩海盗之事,又得知世骠把生母张氏迎养定海,事母至孝及张氏懿德时,又赐御书“锦堂萱茂”匾额,并赐孔雀翎。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八月,施世骠擢为广东提督,任上治军严整,绘制南海、东沙、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海图,树界牌,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国土。为嘉庆年间绘制大清统一图提供版图依据。该图收藏于北京图书馆。

治理广东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有行劫矿工出没于长宁、英德等处。施世骠立即遣拨官兵,四处抓捕。矿工奔散逃至长宁雪峒蕉垒塘铁炉,勒索炉商,被炉丁杀死数人。官兵复四处追捕,陆续擒获,发交有司,依法惩处。考虑到重山密箐之中,路径丛杂,此追彼窜,难以杜绝,世骠又会同督抚委令文武官员踏勘于长宁、英德、从化要隘等处,拨守备弁兵添设汛防。并建造营房,以扼其咽喉,断其门路。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七月初,韶府曲江县黄辰玉、黄壬生、赖上品等家,和英德县何孟凤等家被矿工劫掠。施世骠接报,立即严檄附近协营遣拨官兵前去,寻踪抓捕。又遣标下右营游击徐进才带领官兵星赴韶郡交界山场堵截。想到韶府地方以韶镇全军布防,而此等矿工仍敢行劫乡村,必汛守官兵未善设法防备。施骠本人又驻扎惠州,离韶一千余里,不能尽悉根源。为了便于指挥,防止事态蔓延,七月十五日,施世骠带领亲丁前往英德、曲江、翁源等处踏勘山场形势,及官兵安设处所。七月十九日,行至三水地方,得知英德县钟上位家被焚劫掳掠。世骠立即遣员赍令趣游击徐进才分拨官兵,于各处堵截。当场杀死凶犯二名,抓获50名。

随后,施骠驻扎在曲江、英德交界地方,督率将弁,按山场仔细巡察。经过调查,施世骠得知行劫矿工有两类,因此,他饬令各将弁多方购线,密访擒捕,陆续抓获了30名,押交按察司审讯。在施世骠的努力之下,广东各地的治安状况有所好转。

威震台海

康熙五十一年(1711年),施世骠调任福建水师提督,统辖全省水师军务,节制金门、铜山(东山)、海坛(平潭),并辖台湾、澎湖,领水师提督中、左、右、前、后五营。一年巡金门、铜山、南澳等处;一年巡北洋海坛、闽安、三沙、烽火等处;而巡阅台湾则每隔两年一次,并与将军、总督、巡抚、陆路提督分年轮巡。施世骠受此重任,军务未敢懈怠。

康熙六十年(1720年)四月,台湾朱一贵起事,攻陷县城,封左右相、将军等官,号称“中兴王”,全台震动。施世骠与南澳总兵蓝廷珍受命提兵进驻台湾,六月,施骠率水师乘大潮登上台湾,攻破安平镇,朱一贵被擒,槛送北京,康熙下诏特别嘉奖,赐东珠帽、黄带、四团龙团服。八月十三日,台湾行营一带突然“怪风暴雨,相互为患”,营中士兵和老百姓伤亡惨重,施世骠终夜露立,一病不起,士兵百姓奔走祈祷,祈求神灵用他们自己的生命延长施世骠的寿命。九月,在军中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赠太子太保,谥勇果,赐祭葬于黄陵,面积几十亩(今泉州市江南镇金柄村地界)。施世骠去世之日,大小嚎哭,如丧考妣。

施世骠去世之后,为平息民愤和整顿台湾吏治,康熙六十年(1721)十二月中旬,清廷斩原台厦道员梁文煊、同知王礼、台湾知县吴观棫、诸罗知县朱夔,将已故知府王珍发柩戮尸,家产入官,其他同案犯官均分别判刑。这是康熙后期对贪官污吏的一次严厉惩罚。它在一定时期内对台湾吏治产生了震慑作用。为加强对台湾官吏的监督和及时了解海疆边情,清廷还建立了每年自京派出满、汉御史各一员前往台湾巡查的制度。

雍正元年(1723)八月,雍正帝宣布:施世骠克取台湾,“厥功甚大”,“著给与世袭一等阿达哈哈番”。

主要成就

施琅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受命“专征”台湾,年仅十七岁的世骠就被委以守备之职,随父出征。澎湖一带发生激烈的海战,施世骠殊死奋战,威镇海疆。

蒙古贵族噶尔丹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间,勾结沙俄又发起叛乱,康熙帝御驾亲征。天津总兵岳升龙推荐世骠随征,康熙帝召试骑射后,命世骠为护粮官护送粮草,世骠随从大将军马斯喀讨伐叛军,大败噶尔丹。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施世骠擢升为广东提督。他颇具战略眼光,组织测绘《南洋南海海图》呈献给康熙皇帝。此海图详细地标明大清帝国与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诸国交界的海域,为大清统一提供了版图依据。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世骠调任福建水师提督,统辖指挥全省水师,节制金门、海坛(平潭)、南澳三镇,兼辖台湾、澎湖。施琅、施世骠父子先后出任此职,一时传为佳话。世骠受此重任,军务未敢稍有懈怠,曾到台湾巡视,得到军民的欢迎。

康熙六十年(1721年)春,台湾朱一贵起义,号“中兴王”,全台震动。闽浙总督满保檄传施世骠及南澳总兵蓝廷珍提兵进驻台湾。是年夏,世骠率水师乘海潮骤涨登台湾岛,破安平镇,擒朱一贵,槛送北京。

猜你喜欢
景星
两汉佚名

景星显见,信星彪列,象载昭庭,日亲以察。

参侔开阖,爰推本纪,汾脽出鼎,皇佑元始。

五音六律,依韦飨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

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

殷殷钟石羽龠鸣。河龙供鲤醇牺牲。

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

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

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述酒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

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

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阳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

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东方未明
先秦佚名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农父
唐代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和子由论书
宋代苏轼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行行游且猎篇
唐代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古歌
两汉佚名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古诗词
诗人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