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 程颢的诗词 ► 程颢的名句
閒坊西曲奉常家,景物天然占一窊。恰似庾园基址小,全胜浥涧路途赊。
知君陋巷心犹乐,比我侨居事已誇。且喜杖藜相过易,隔墙无用少游车。
平日邀相见,过门又不逢。贪随看花伴,应笑我龙钟。
渐觉东皇意思匀,陈根初动夜来新。忽惊平地有轻绿,已盖六街无旧尘。
莫为枯荣吟野草,且怜愁醉柅香轮。诗人空怨王孙远,极目萋萋又一春。
大道刚明孰肯闲,拳拳心志尚遗冠。饭蔬饮水时行乐,定礼删诗国建桓。
终身恋阙存忠厚,薄味供先表蹇寒。鸿钧幸得循清运,馀烈凭人仔细看。
中春时节百花明,何必繁弦列管声。借问近郊行乐地,潢溪山水照人清。
行尽重云几曲山,回头方见碧峰寒。天将仙掌都遮断,元恐尘中俗眼看。
心闲不为管弦乐,道胜岂因名利荣。莫谓冗官难自适,暇时还得肆游行。
谁怜大第多奇景,自爱贫家有古风。会向红尘生野思,始知泉石在胸中。
有生得遇唐虞圣,为政仍逢守令贤。纵得无能闲主簿,嬉游不负艳阳天。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日约重陪。
囊中数味应千种,砌下栽苗过百名。好是微风入庭户,清香交送满檐楹。